AI热潮下,数据中心却带崩甲骨文股价?背后的信号藏不住了
甲骨文最近这波操作,属实把不少投资者看懵了。前一天还因为 AI 业务的好消息,股价在周四涨了 3.1%,要知道这可是延续了两年市值涨超 160% 的好势头。
结果转天周五,纽约收盘时股价直接跌了 6.9%,跌到 291.31 美元,创下今年 1 月 27 号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
截至周四收盘,这只股今年本来都涨了 88%,一天就把不少涨幅给吐回去了。
这股价跟坐过山车似的,没点心理承受能力,还真扛不住这种波动。
本来想单纯说这是市场情绪不稳定,但后来发现,根子其实是甲骨文在拉斯维加斯的 AI 世界大会上,放了个“大招” 披露了受 AI 推动的长期财务展望。
投资者一开始挺买账,周四先涨一波,可冷静下来一琢磨,这规划真能落地吗?
股价一天跌掉 6.9%:热闹背后的市场慌了啥?要弄明白这波下跌,得先看看甲骨文画的“大饼” 有多大。
它说等到 2030 财年,云基础设施收入要冲到 1660 亿美元,这可比 2026 财年的 180 亿美元翻了快 10 倍。
不光这个,总收入目标也定到了 2250 亿美元,调整后每股收益 21 美元,年化销售额增长率还得超 31%。
之前它还说过 2030 财年云基础设施销售额 1440 亿美元,现在又往上提了 220 亿,野心是真不小。
我查了下行业数据,2024 年全球 AI 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同比涨了 42%,甲骨文前期股价能涨,靠的就是踩上了这波 AI 基础设施的热潮。
可问题是,行业再火,单个公司的目标也得贴合实际吧?
就拿 AWS 来说,2024 年云业务营收大概 850 亿美元,年化增长率也就 20% 左右,甲骨文要做到超 31% 的增长,难度可想而知。
更关键的是,投资者不光看目标,还看“家底”。
甲骨文倒是有底气,说自己剩余履约义务有 4550 亿,比去年同期涨了 359%,9 月份财报出来那天,股价还创了 1992 年以来的最佳单日涨幅。
可这 4550 亿不是马上就能拿到手的,得慢慢兑现。
有分析师就说了,这股价怕是得稍作喘息,投资者得先消化这些数据,搞清楚这长期目标到底能不能实现。
我觉得这话挺实在,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光画饼没用,得有落地的谱才行。
甲骨文能拿到这么多履约义务,靠的就是 AI 合作的“硬通货”。
它跟 OpenAI 签了五年超 3000 亿的协议,给对方提供 AI 芯片使用权;还跟 Meta、埃隆・马斯克的 xAI 都有合作,签了数十亿美元的数据中心协议。
按说手里攥着这么多大单,股价不该跌啊?
可市场就是这么微妙,订单多了,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了。
3000 亿订单难掩隐忧:数据中心建得过来吗?订单再多,也得有地方落地才行,这地方就是数据中心。
美国银行有个分析师叫布拉德・西尔斯,他就点出了关键问题:甲骨文能不能快点把需要的数据中心建起来,满足这些客户的诉求?
答案恐怕不太乐观,因为建数据中心要土地、要建筑、要能源,还要 GPU,现在这些资源都挺紧张。
之前也觉得甲骨文手握大单,肯定顺风顺水,后来才发现,资源约束这道坎不好过。
2024 年全球 GPU 供需缺口差不多有 30%,英伟达 H100 芯片交货得等 6 到 8 个月;
在美国建个数据中心,光土地审批就得 12 到 18 个月;
能源方面更不用说,美国数据中心耗电量同比涨了 25%,有些地方都不让新增数据中心用电了。
就拿 OpenAI 的订单来说,要满足它的算力需求,甲骨文得在 3 年内新增大概 50 个大型 AI 数据中心,每个中心投资超 10 亿美元。
这么大的投入,这么紧的时间,万一建慢了,订单交付延迟,收入确认就会受影响。
到时候别说实现 2250 亿的营收目标了,可能还会让客户失望,丢了长期合作的机会,这可不是明智之举。
订单落地难,盈利问题也让投资者揪着心。
之前有报道说,甲骨文部分 AI 云业务的利润率近期才 14%,这跟行业里 AWS 40%、微软 Azure 38% 的毛利率比,差得有点多。
甲骨文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周四的分析师日上专门做了演示,说一个 AI 基础设施项目要是六年能赚 600 亿总收入,毛利率能到 35%。
联合 CEO Clay Magouyrk 还说,这利润率足够覆盖最大的客户。
彭博资讯有个分析师叫安努拉格・拉纳,他说这个披露有助于平息大家对盈利能力下降的担忧。
我也觉得这个信号是积极的,毕竟 AI 云业务还在起步阶段,随着规模扩大,成本降下来,利润率肯定有提升的空间。
就像开小店,刚开始客流少、成本高,赚不了多少,等客人多了,进货成本低了,利润自然就上去了。
不过分析师们的看法也不是一边倒,RBC 的里希・贾鲁里亚就建议持有该股,说投资者得先消化这些数据,对长期业绩的可实现性放心了才行。
2024 年第四季度,华尔街对甲骨文的评级里,“买入” 占 45%,“持有” 占 50%,“卖出” 占 5%,跟第三季度 60% 的“买入” 占比比,信心确实降了点。
高盛还有报告说,科技企业 AI 战略的“目标兑现率” 也就 60% 左右,这也提醒投资者,不能光看目标多漂亮,还得看企业有没有能力去实现。
如此看来,甲骨文这波股价波动,不是偶然。
一方面,它踩上了 AI 基础设施的好时候,拿到了不少大单,画了个大目标,让市场看到了潜力;另一方面,建数据中心的资源约束、提升利润率的压力,又让投资者心里没底。
这就像一个人想跑马拉松,目标是拿冠军,可现在发现鞋子不合脚、补给跟不上,能不能跑到终点,还得看后续怎么调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