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0-26 15:05

高市早苗登上日本首相宝座,对华态度强硬,能掀起多大风浪?


日本政坛迎来历史性时刻,高市早苗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
这位以对中国强硬著称的政治人物,近年来频频出现在靖国神社,也多次发表否认南京大屠杀、主张日本扩军的极端言论。
这让很多人担心,中日关系会不会因为她的上台而再度恶化?

但实际上,这次高市早苗的“登顶”并不那么风光。
大家要注意,现在的日本自民党早就不是议会多数党,高市是靠着一次次政治交易、左右拉拢,才在一片混战中勉强坐上首相之位。
换句话说,她的政府其实是少数派,底气并不硬,随时都可能面临被拉下马的风险。
对于政治人物来说,生存才是头等大事。高市早苗固然强硬,但她的“硬”更多是对外的姿态,实际操作上恐怕得步步为营。

少数派首相,掣肘重重高市早苗虽然个人观点激进,但她领导的是一个典型的“弱势政府”。议会席位不够,政策推行一再受阻,内部派系林立,外面还有在野党虎视眈眈。
在这种局势下,她要想“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几乎不可能。
过去在野时可以大放厥词,到了首相位置,现实的压力让她不得不收敛锋芒。

对于靖国神社、高调否认历史等极端举动,高市即便内心再想为之,作为首相也要掂量国内外的反应。
毕竟一旦越过红线,首当其冲的就是日本与中国、韩国等邻国的关系,甚至会让美国等西方盟友也感到头疼。
她如果真的顶风参拜靖国,政治后果将是多方面的压力叠加,任期恐怕会变得更加岌岌可危。

西方对“历史修正主义”并不买账很多人以为日本政坛“右倾”,美国和西方就会全力支持,其实并非如此。
像《华盛顿邮报》这样的主流媒体,公开批评高市是“历史修正主义者”,指责她淡化日本帝国的战争罪行,还协助修改教科书、淡化侵略史。
足见西方舆论对她并不友好。对日本来说,光有美日同盟远远不够,邻国关系同样是国家利益的关键一环。
中日关系大框架难以突破

中日之间,虽然时有摩擦,但整体还是维持着“冷而不僵、淡而不断”的关系基调。
中国已经连续多年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无论谁当首相,都很难真正撕破脸。
高市早苗即便内心反华,也要面对经济现实、国际压力和党内博弈。日本经济这些年本就增长乏力,真要和中国硬碰硬,受损最大的还是日本自己。
而且现在中国的国力、国际影响力都远超日本。中日关系的主动权,早已牢牢掌握在中国手里。高市即使再想挑事,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作为弱势首相,她更多要考虑如何维稳自己的执政地位,避免在中日、日韩等敏感问题上自找麻烦。
强硬表象下的“色厉内荏”很多人担心高市早苗会带来新一轮的对华强硬,但细看日本政局,她的“硬”很难转化为真正的政策突破。
她的多数言论更像是政治表态,用来凝聚右翼选票、安抚本党强硬派。
现阶段,中日关系的大框架已经定型,日本政坛即使换人,也难以掀起太大波澜。
在任期长短上,近五年日本已换了四位首相,高市这届能不能坐稳都还是未知数。

对她来说,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短命首相”,才是最实际的考量。
她在历史问题、扩军言论上的高调,反而会让她在实际执政中更加谨慎,生怕激怒外部、引火烧身。
中国战略主动,信心应更足对中国来说,不必对高市早苗的上台过于担忧。中国的经济体量、国际影响力和战略主动权,早已不是日本可以随意撼动的。
无论日本政坛如何变化,中日关系依然有着深厚的现实基础。

高市早苗会是个对中国不友好的首相,但她要想突破大势、制造大麻烦,难度极高。
中国应有足够的信心,继续稳住局面,抓住主动权。日本政坛的“右转”,更多是国内政治的产物,而不是能够真正改变中日力量对比的关键变量。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参考来源:高市早苗当选日本首位女首相
2025-10-21 13:31·央视新闻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市早苗登上日本首相宝座,对华态度强硬,能掀起多大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