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美国已失去决定性优势,航母无用,想战胜中国要200架B
看到印度媒体《欧亚时报》的一篇文章,作者是普拉桑特·辛格,写得挺有意思,直接点出美国在军事上面对中国的压力越来越大。文章说,美国空军现在没了那种压倒性的优势,特别是航母这种老大哥级的武器,在中国那些远程导弹面前,基本就没什么大用了。要想翻盘,至少得搞200架B-21隐身轰炸机。这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结合实际情况,还真有几分道理。毕竟中美在西太平洋的博弈,已经从以前的美国一家独大,变成现在中国本土优势越来越明显。先说说背景吧。美国长期以来靠航母编队在海外投送力量,这套体系在过去几十年里玩得溜溜的。航母能带一大堆飞机,随时随地发起攻击,盟友们也跟着沾光。但现在情况变了,中国发展出一整套反介入和区域拒止的能力,简称A2/AD。这些东西包括各种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反舰导弹,还有隐身战机和反卫星武器。简单点说,就是中国能从本土直接锁定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基地和舰艇,让美军不敢轻易靠近。
举个例子,兰德智库早在2007年就发报告警告,说中国有能力拖延美军进入战区,甚至剥夺他们在某些区域的行动自由。报告叫《深入龙潭——中国反介入战略及其对美国的影响》,里面分析得很清楚,中国这些武器能迫使美军从远处发起打击,效率大打折扣。到2023年,美国智库的兵棋推演又确认,航母得和中国海岸线保持1800到2700公里的距离,才能避开反舰弹道导弹的威胁。像DF-21D这种导弹,射程超过1400公里,专门针对航母设计,速度快,机动性强,美军防御系统很难完全挡住。
其实,航母的麻烦不光是导弹。中国还有歼-20隐身战机,配PL-15远程空空导弹,能从远处拦截美军巡航导弹,甚至威胁航母本身。加上S-300之类的地空导弹系统,美军那些老旧战机,比如F-15、F-16和F/A-18,基本穿不过去。美军第五代机如F-22和B-2数量有限,顶多几十架,远不够用。中国本土作战,后勤补给短,反应快,美军从关岛或冲绳过来,补给线拉得老长,一打起来就吃亏。
印度媒体这篇文章里提到,美军现在太依赖安全部署和维持制空、制海权,但中国作为区域大国,已经构建起强大的A2/AD网络,能瓦解美军向西太平洋投送力量。想想看,如果台海或南海出事,中国导弹能直接威胁美国在冲绳和关岛的基地。这些基地要是被毁,美军作战就得从更远的地方起步,难度指数级上升。航母编队就算突破了外围,也得面对中国本土防空网,舰载机主要用于自保,没法深入打击。
再说个真实例子,2024年红海事件。胡塞武装5月31日向美军艾森豪威尔号航母发射三枚反舰弹道导弹,虽然美方说没中,没伤亡,但航母还是在6月22日撤离红海,转向地中海。胡塞发言人叶海亚·萨雷亚通过视频宣称成功击中目标。路透社分析,就算胡塞火力有限,他们的导弹和无人机也能接近航母,宣传上得分。中东观察网评论,这挑战了美海军威慑力,胡塞可能对华盛顿中东计划有一定否决权。连胡塞这种小势力都能让航母退缩,面对中国这种大国,美军航母的实战价值就更可疑了。
美国退役上校马克·冈兹格评论说,美军在亚丁湾对付胡塞都费劲,在西太平洋对中国主场作战,更是难上加难。中国部队投送距离近,反应时间短,后勤稳。2023年智库推演显示,反舰弹道导弹让航母非常脆弱,舰载机只能防御,无法进攻。印度媒体直言,航母不再是万能杀器,科技发展让它过时了。
面对这些问题,美国怎么办?文章建议,至少增加200架B-21轰炸机。B-21是诺斯罗普·格鲁曼为美国空军开发的第六代隐身轰炸机,2022年12月2日亮相,2023年11月首飞。2024年进入低速率生产,计划2026到2028年交付首批部队。B-21能携带核和常规武器,内置人工智能增强自主协作平台,能用隐身巡航导弹先破防空网,再投B-61核弹。航程9600公里,载弹10吨,隐身性能强,能渗透中国A2/AD。
美国国防部2025财年预算重申B-21重要性,计划采购至少100架,但智库如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和美国企业研究所说,要对抗中国,得200架以上。马克·冈兹格等专家在2025年6月文章中指出,100架不够,得145到200架才能威慑大国。空军部长肯德尔承认,试飞中问题多,每年生产不到20架,全数服役至少10年。单价超3亿美元,成本高,但美军评估,中国是系统性竞争对手,从绝对优势转为维持竞争。
中国这边也在前进。航空工业推进第六代战机,成都航空公司2024年底测试原型,采用无尾三角翼布局,雷达反射截面0.001平方米,全谱隐身,2.5马赫超音速巡航,航程6000公里,内置弹舱挂14枚导弹。融入有人机加无人机蜂群协同,与空警-500预警机和量子通信网络构建杀伤链。单机成本1.5亿美元,国产化率100%。中国还有H-20隐身轰炸机,航程8500公里,预计很快服役。2024年12月27日,中国媒体回应B-21生产启动,说这是美国遏制中国的痴迷,但也承认B-21能破A2/AD。
美军智库建议,从长远看,加强导弹防御、反潜作战、反卫星武器投入,提高探测和打击能力。2024年12月12日,美军测试常规高超音速导弹,试图赶上中国。海军2025财年预算转移激光武器系统到HELCAP程序,开发击败反舰巡航导弹的技术。中国有YJ-21、DF-27高超音速导弹,能穿透防御。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斯2025年5月说,高超音速导弹几分钟内就能沉没所有美航母,航母成“坐以待毙的鸭子”。
中国电子战策略也升级,2024年12月18日报告显示,针对美军雷达、传感器和通信系统,瘫痪航母防御。KD-21弹道导弹从H-6K发射,已服役,射程覆盖第一岛链,威胁航母和基地。2025年4月6日报道确认KD-21入役,结合DF-21D、DF-26,形成多层打击。
美军在印太部署三艘航母,如2024年2月1日卡尔·文森号、西奥多·罗斯福号和罗纳德·里根号,回应中国动作。中国警告有DF-21D和DF-26反舰导弹。海军前印太司令哈里·哈里斯2018年承认,中国陆基弹道导弹让美军处于劣势。继任者菲尔·戴维森同意,DF-21D能攻击西太平洋航母。
印度媒体观点是,美国必须调整策略,B-21是关键。但中国军事评论员魏东旭在广播中说,反舰武器增多虽威胁航母,但航母还能保护海上通道,提供机动航空支持,在全球战略中仍有作用。这和印度媒体看法有差距,但现实是中美竞争加剧,谁先掌握新技术,谁占上风。
说实话,这事没那么简单。美国有11个航母战斗群,全球部署强,但在中国家门口,优势减弱。中国海军有两艘航母,第三艘在建,但重点在导弹和本土防御。全球47艘现役航母,14国海军运营,中国、英国、印度各两艘,法国、俄罗斯各一。航母贵,保护舰队大,丢一艘打击士气大。一些人建议海军优先潜艇和无人平台。
总之,印度媒体这篇文章点醒了不少人,美国不能再靠老本吃,航母时代可能真要变天了。B-21是条路,但200架不是小数,得花大钱大工夫。中国也不是坐着不动,技术追得紧。军事平衡在移,世界格局也跟着动摇。大家得理性看,别光听风就是雨!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