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参加天津马拉松短距离项目,感觉今年真不如去年热闹了
今天又去跑了天津马拉松,当然还是五公里健康跑。大家普遍吐槽的奖牌问题,确实是差强人意,但也是之前两年的奖牌珠玉在前,设计得太精美了,一下子货比货得扔了。今天说的重点不是这个,我这是第二次参加天津马拉松,给我的感觉是今年真的不如去年热闹了,赛道上各种创意的显眼包没有了;一路上的各种美食也少了很多,当然五公里一直没有什么吃喝,但朋友圈里参加半程马拉松反映确实没什么吃的;赛道边上各种弹弦打板敲锣打鼓舞狮耍龙助威的也少了很多。不是完全没有,但是官方宣传这些基本都不提了,跟去年大异其趣。肉眼可见的是观众队伍也稀疏了,去年忽悠我还剩三百米的大爷大妈都没出来。
我觉得这肯定跟最近热议的中国田协的通知精神有关,虽然到现在好像也没有正式文件发下来,但是各地已经在普遍执行,很多小城市马拉松被取消,有的都完成报名了。再有就是剩下的很多马拉松赛事中健康跑、欢乐跑、亲子跑项目不再举办。还有好像是以后赛道上就不允许奇装异服了。
根据我的理解,田协如果真有这个规定,那其初衷应该是防止马拉松赛事举办过滥,影响马拉松运动形象,同时排除非竞技元素,还马拉松以体育运动的本来面目。
我本人对这个似有似无但好像已经开始执行的新规是反对的,首先当然是为了我自己,我也想尝试参加半马,而且也曾亲自在赛道上试过,当时打算要是三个小时内连走代跑地完成全程,我就报名参加半马。但实践证明我确实不成,到一半,大约十公里的时候,时间还有,真一步都动不了了,走都走不动了。如果健康跑不再设项,我这路比较菜的基本就告别马拉松赛事了。
但我觉得更重要的,其实是对举办城市马拉松比赛的实质目的的理解问题。
马拉松确实是一个体育项目,也是田径项目里径赛的最长距离赛事,考验人耐力极限的运动,运动员参加这个项目的主要目的是争夺冠军,争取好名次,实现自我突破。这个没错,但请注意,这是指参加奥运会或者田径世锦赛,以及洲际和国家级别赛事的,参赛的都是专业和职业运动员,经过长期专门训练的。
城市马拉松赛事当然也有专业运动员参加,但参加这类赛事的运动员,其参赛目的就跟前文说的赛事不一样。更多的是奔着参赛奖金来的,获得一定成绩就用对应的奖金数额。很多职业跑者就是依靠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参加各种马拉松乃至其它城市长跑项目获得收入,维持生活甚至实现阶层跨越的,有的赛事奖金很丰厚,而且经常参加这类赛事取得好成绩,名气有了,还会有各种广告代言什么的。我在说张水华那一期建议她辞职,不是对她的谴责,而真的是建议她换一个更适合自己的职业,因为她已经具备了通过参加马拉松赛事获得较高收入的能力,而这个前提就是大量的城市马拉松赛事。
从跑者目的不同就可以看出,城市马拉松和奥运会世锦赛之类的赛事举办目的截然不同。举办城市马拉松,对于城市管理者来说是宣传城市,拉动文旅消费甚至吸引投资的一个手段,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城市马拉松项目都把赛道安排在城市最核心区域,一定要经过城市最著名的旅游景点的意义所在。
那么对于参赛者来说,职业跑者的目的已经说了,是为了收入。而这类城市马拉松有大量非职业跑者,当然很多非职业跑者也会接受训练,也有成绩的要求,但更多的人参加这类赛事的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开心,他们就是玩来的,没有任何成绩的要求。对于这类跑者,赛道两边各种花样地加油助威,赛道上各种美食,跑者的各种奇装异服,以及精美的完赛奖牌,这才是他们的目的,而这样目的的跑者在各个城市马拉松参赛者当中占多数,甚至我知道有这类纯玩的跑者以各地马拉松举办时间和自己是否中签作为决定当年旅游时间和目的地的依据,可以叫做跨省市马拉松游。
而这样的跑者,大多数基本上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有的先天体能好的能参加个半马,更多的人就像我这样的,只能在五公里这样短途项目中过把瘾了。
看有的发言支持取消短距离项目的精英跑者不太瞧得上大众跑者,认为那根本就不是马拉松。这个怎么说呢,在某种程度上不是没道理,但大众跑者还真是目前城市马拉松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这样的赛事里,城市收获了宣传效果,职业跑者得到了收入,非职业跑者也得到了自我突破的喜悦,大众跑者收获了参与的快乐。非职业跑者是要交参赛费的,职业跑者是受邀参赛,是挣钱的,非职业跑者是绝大多数,职业跑者的奖金很大一部分可以从这里面出。也正是因为有了大量非职业跑者,而且那些奇装异服也基本上不是职业跑者和非职业的精英跑者,他能穿得花里胡哨的,说明他的心态就是玩的。但是他们这些显眼包才吸引了更多对赛事的关注,大量大众跑者的参与,形成了赛事的规模效应,才引得赞助商纷至沓来,参赛包、赛事组织保障什么的费用就都有了,沿途供应各种美食的也是因为大量的大众跑者参与才纷纷支起摊子,因为精英跑者是没心思品尝美味的。这样也宣传了城市特色美食,给自己打了广告。
这就形成了一个完美闭环,财政出不了多少钱,还能保证赛事的规格、规模和档次,又吸引无数关注的目光,越来越多的人渴望参赛,水涨船高,逐渐形成了一个产业,也是一个城市全民狂欢的大party。
如果按照田协的所谓新规,没有了这些非竞技因素,首先参赛规模小了,所有短距离的名额不可能全部转给全马和半马,一个是具备至少半马能力的人群规模,再一个是全都转成长距离所增加的组织上的成本。
而且,这样会将一大部分人挡在马拉松比赛的门外,您可以说他们压根儿就不是跑马拉松的,这个也对。但是城市马拉松需要的是更广泛的参与面,更大的规模,说句俗话就是需要这样凑热闹的,这是与城市马拉松宣传城市的目的相一致的。而且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他们对城市马拉松就会表现出理解、包容、支持的心态,各种转发宣传,提高马拉松赛事的影响力。最爱发马拉松比赛周边趣事的就是这个群体,真正的职业跑者和精英跑者是没心情给你转发这些东西的,他们最多发一个自己的成绩,拿它当玩而自己又参与的才会玩命发相关内容,马拉松的宣传就指着这批人呢。
再说说那奇装异服的,即所谓的显眼包,没有他们就不会有那么多围观的和感兴趣的,如果纯跑的话,哪会有这么多市民围观,没有市民围观就不会有那么多花样百出的站脚助威的,这些弹弦打板敲鼓舞龙的与其说是给跑步的助威,更大的目的其实是展示自己,认真跑的没工夫看他们,就是这些玩的和看的才会看他们,这就是一种对于城市马拉松举办目的来说的良性互动。
所以,城市马拉松要实现其举办目的,与其说是靠职业跑者,不如说是依靠这些凑热闹的和玩的,水涨船高让城市马拉松越来越有意思,有意思才能吸引关注,才能有更多的人渴望参与,才能有大量的赞助商,城市知名度才会提高。
职业跑者其实也是赛事的一种装点,是为了成绩的需求,虽然这并不是城市马拉松举办的核心目的,但毕竟是体育赛事,也需要成绩壮门面,所以组委会一般会花钱请一部分职业运动员参加。
但更好的成绩并不是城市马拉松追求的主要目标,哪个城市举办马拉松比赛也不会指望着参赛者破什么世界纪录、亚洲纪录乃至全国纪录,如果主要是追求这个,那大部分城市马拉松都白办了。
所以,一旦没有短距离跑者和显眼包的参与,公众的关注热情会明显下降,不能参与的没兴趣关心,围观的也会少很多,毕竟马拉松项目在体育比赛里面观赏性不是特别强的,比足球篮球之类的差很多,职业跑者一门心思往前跑,有多少人还会起个大早站在路两边的,毕竟这类马拉松来的也不是世界级运动员,成绩也没什么亮眼的。
没有了这些关注的,还有多少人会有兴趣吹拉弹唱地助威。没有很多来玩的,还会有几个人支摊子送吃喝,这些都是有了广泛地关注才会出来的,而且前面说了,真追求成绩的连看都不会看那些吃喝一眼,怕影响成绩,最后吃的都没送完,我吃饱了撑的出来?!
这些都没了,城市马拉松影响力和火爆程度只能是直线下滑,剩一堆真正为了跑来的,一点观赏性都没有,赞助商也没热情了,电视转播没有收视率也就会从直播变成录个新闻放一下就完了,主办方也没动力了,举办城市马拉松的根本目的达不到了,逐渐这个产业就会萎缩下去。开头说的很多城市取消了已经计划好的马拉松赛事,未必没有这个考虑,办着没劲了。赛事越来越少,对于职业跑者也不是什么好事,他们可以挣钱的赛事越来越少,这个行业也就萎缩了,又少了一个挣钱的路,等于少了一批就业机会。比赛越来越少,那些非职业的精英跑者参加的机会也越来越少,几方面都输了。
所以我感觉田协的新规其实是混淆了大型专业赛事马拉松和城市马拉松举办目的的不同,直接影响了一个蒸蒸日上的体育产业,所以真正落地前是不是再仔细考虑考虑,别弄个一刀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