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集训后去向:队员返省队备赛事!宫鲁鸣指教聚焦世预赛
中国女篮国家队目前处于 2028 洛杉矶奥运周期的关键过渡期,主教练宫鲁明主导的新老交替计划正在稳步推进。以下是基于最新信息的详细解答:一、当前动态:新老交替加速,年轻球员崭露头角阵容调整与集训成果2025 年国家队经历了两次大规模集训:3-4 月的短期集训为亚洲杯蓄力,8-9 月的高原集训(云南海埂)则以培养新人为主。在 9 月 30 日结束的第二阶段集训中,U19 梯队的冉珂嘉、徐凤威等年轻球员得到重点锻炼,并与西班牙尤文图特俱乐部进行了热身赛。集训期间推行 “万次投篮” 计划,旨在提升球员基本功,同时针对后卫线短板开设专项训练营。近期比赛表现国家队在 2025 年共进行 8 场热身赛,取得 7 胜 1 负的战绩,其中包括双杀日本、击败澳大利亚等强队。但在 7 月深圳亚洲杯上,中国队半决赛 81-90 不敌日本,最终获得季军,暴露出阵容磨合不足和关键球处理能力的问题。此次失利促使教练组重新审视新老交替节奏,宫鲁明在赛后表示 “需要攻守兼备、能跟上现代篮球节奏的球员”。
二、9 月 30 日集训结束后队员去向回归俱乐部赛事集训结束后,球员短暂休息后即返回各省队备战 10 月的全国女篮锦标赛第二阶段、11 月的粤港澳全运会(十五运会)以及 12 月开启的新赛季 WCBA 联赛。例如,杨舒予、韩旭等主力球员将代表广东队参加全运会成年组比赛,而年轻球员如徐凤威可能继续在 U19 梯队锻炼。老将调整与状态观察王思雨、杨力维等 30 岁以上老将在亚洲杯后进入休整期,未参加第二阶段集训。宫鲁明明确表示,只要她们的状态符合要求,国家队大门始终敞开。李梦虽因伤病和个人原因缺席亚洲杯,但近期在全运会资格赛中场均贡献 15 分,引发教练组重新评估其价值。
三、2025 年国际大赛任务:亚洲杯后暂无正式赛事2025 年国家队的国际赛事以亚洲杯为核心,此外无其他正式国际比赛。原计划的世界杯预选赛因亚洲杯未夺冠而推迟至 2026 年 3 月在武汉举行。不过,队伍在 9 月与尤文图特的热身赛已被视为 “实战检验”,为未来大赛积累经验。
四、后续训练计划:2026 年重启集训,聚焦世界杯预选赛短期规划(2025 年 10 月 - 2026 年 2 月)球员将全身心投入俱乐部赛事,通过联赛保持状态。宫鲁明团队会持续跟踪球员表现,尤其是年轻球员在全运会和 WCBA 中的发挥。中长期计划(2026 年起)世界杯预选赛:2026 年 3 月,中国队将在武汉主场迎战世界杯预选赛,目标是锁定 2026 德国世界杯门票。亚运会备战:2026 年 9 月日本名古屋亚运会是下一阶段重点,宫鲁明计划在 2026 年春天重启集训,强化阵容磨合和战术体系。年轻化与战术革新:继续推行 “双塔战术”(韩旭 + 张子宇),同时探索 “双塔 + 快攻” 的现代打法,提升进攻层次感。教练组特别强调后卫线的串联能力,要求年轻球员在攻防转换中承担更多责任。
五、宫鲁明的战略布局:平衡新老交替与即战力需求核心目标以 2028 洛杉矶奥运会为终极目标,通过 “三从一大”(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训练)原则打磨队伍,同时确保 2026 年世界杯和亚运会取得佳绩。选人标准年轻化:优先选拔 1998 年后出生的球员,本届集训平均年龄仅 23 岁,旨在为奥运周期储备人才。全面性:要求球员攻防兼备,能适应高强度对抗和快节奏比赛。例如,张子宇虽身高优势明显,但需提升移动速度和防守覆盖面积。开放性:老将如王思雨、杨力维若状态达标仍可回归,体现 “以能力为核心” 的选拔逻辑。挑战与调整亚洲杯的失利让宫鲁明意识到,完全依赖新人存在风险。近期他在采访中暗示可能调整策略,参考广东女篮(郑薇带队)在亚俱杯击败日本俱乐部的经验,重新评估老将价值。这意味着 2026 年集训可能出现新老结合的阵容,以平衡稳定性和未来潜力。总结
中国女篮正处于新老交替的关键期,2025 年的密集集训和比赛为年轻球员提供了宝贵经验,但亚洲杯的遗憾也暴露了阵容短板。接下来,队伍将以 2026 年世界杯预选赛和亚运会为目标,在联赛中观察球员状态,并适时重启集训优化战术。宫鲁明的计划兼顾长远布局与现实需求,通过动态调整确保队伍在奥运周期中保持竞争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