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晚法国冠军赛,女单16强出炉,中国1人,王艺迪国乒首胜
法国蒙彼利埃的秋夜,体育馆内的聚光灯把球台照得发亮,胶皮摩擦球体的脆响、观众席的屏息与欢呼,揉成了2025年冠军赛女单赛场最鲜活的底色。当国乒在前两个比赛日接连折损陈幸同、蒯曼陷入被动时,王艺迪用一场3-1的逆转,把属于中国乒乓的光,重新打在了这片球台上——这不仅是她个人对阵早田希娜的关键胜利,更是国乒在本届赛事的“破冰首胜”。蒯曼的遗憾:领先时刻的“节奏陷阱”
最先登场的蒯曼,开局就掉进了金娜英布下的慢热陷阱。1-5的比分落后时,她握着球拍的手指节微微泛白,但很快用落点变化撕开缺口:正手斜线突然变直线,反手快拨压对手中路,比分像爬楼梯似的追至8-9。就在所有人以为她要翻盘首局时,金娜英抬手示意暂停——这个20秒的停顿,像一把剪刀剪断了蒯曼的节奏。
暂停归来,金娜英的发球突然变了角度,原本习惯追身球的蒯曼接连判断失误,看着球擦着球台白边落地,她下意识地咬了咬下唇。首局8-11告负后,蒯曼迅速调整,第二局用一波7-1的攻击波把节奏拽回自己手里,第三局9-2的开局更是让观众看到翻盘希望——可对手的两粒擦边“幸运球”,又悄悄搅乱了她的心态。
转折点在第四局。6平之后,蒯曼的正手攻球突然失准,要么打在球台边框,要么擦网而下。金娜英抓住机会连得5分,6-11的比分让比赛拖入决胜局。决胜局的2-0领先像昙花一现,金娜英的快攻像雨点般落在蒯曼的反手位,最终5-11的结局,让蒯曼低头收拾球拍时,长发遮住了眼底的失落——这场比赛,她差的不是技术,是领先时稳住节奏的“狠劲”。
王艺迪的破局:从14-12的惜败到掌控全场
如果说蒯曼的比赛是“遗憾的起伏”,王艺迪对阵早田希娜的较量,就是“韧性的破局”。两人刚站在球台两端,熟悉的对抗感就扑面而来:王艺迪的侧旋长球像精准的导弹,擦着球台底线落地,逼得早田希娜后退半步接球;早田希娜的反手快撕则像闪电,总能在王艺迪进攻的间隙找到反击机会。
首局的剧情足够跌宕。王艺迪5-1、9-2的领先优势,让观众以为胜券在握,可早田希娜突然变了战术——不再硬扛正手,而是用落点调动王艺迪左右跑动。7-9时那记擦边球,更是让早田希娜攥着球拍欢呼。12平后,王艺迪吃了一记早田希娜的逆旋转发球,12-14的比分让她输掉首局。走回休息区时,她没有急着擦汗,而是对着球拍小声说了句“再专注点”。
这份专注成了第二局的钥匙。7-3领先时,早田希娜又开始追分,王艺迪果断抬手要暂停——她知道,不能再给对手打乱节奏的机会。暂停归来,她的发球变了花样:刚才还是侧旋长球,现在换成了短球摆近网,早田希娜接连吃球,11-7的比分让大比分扳平。第三局的早田希娜明显慌了,连续两次发球失误,王艺迪抓住机会把分差拉开到6-4,最终11-4轻松拿下。
第四局的6-3,是王艺迪彻底掌控节奏的信号。早田希娜的暂停没能挽回颓势,即便换了反手发球追平比分,王艺迪还是用两记精准的正手攻球稳住局势。当最后一球落地,11-6的比分定格时,王艺迪握紧拳头轻轻挥了一下——这个动作里,有释放,更有责任:她守住了国乒的下半区,也给还没登场的陈熠,留下了上半区的希望。
16强席位的悬念:亚洲乒乓的“突围战”
截至蒙彼利埃的深夜,女单16强的名单里,亚洲选手的名字不算多:日本只剩桥本帆乃香,韩国靠着金娜英占了一席,中国则暂时只有王艺迪。此前陈幸同0-3不敌斯佐科斯、伊藤美诚1-3负于萨马拉的结果,早已让亚洲乒坛的突围战变得艰难。
接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会落在陈熠身上——这位还没登场的中国选手,要扛着上半区的晋级希望,面对未知的对手。而王艺迪的胜利,不只是一张16强门票,更是给国乒新生代注入的一剂强心针:当主力缺席时,总有人要站出来,用球拍说话,用韧性扛住压力。
蒙彼利埃的夜还没结束,球台的灯光依旧明亮。接下来的比赛里,无论是陈熠的突围,还是王艺迪的下一轮较量,都藏着中国乒乓的“成长答案”——输赢之外,那些在落后时不放弃、在压力下敢出手的瞬间,才是这场冠军赛最珍贵的收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