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钟湖的卧龙鲊 | 《青蓝》第64期
升钟湖的卧龙鲊
□ 蒲晓波
三十多年前,三五同事坐车到川东北南部县伏虎镇出差。途中,坐在副驾驶的兄弟神秘地手指比划着扭头对坐在后排的我们说:“今天午餐你俩敢不敢吃那个?”我莫名所以,语塞地点头。
初闻不知“食”中意,再“食”已是餐中人。那天,伏虎镇是一个逢场天,街上人头攒动,饭店座无虚席,稍顷几盘近尺长、手指厚、半斤重的大鲊肉端上桌,好似给我们一行人的“胃口”一个下马威。
我虽出生在南部县,也无肉不欢,却孤陋寡闻,第一次见此“神马”,心头不禁紧颤,这个“庞然大物”下得去口么?兄弟见我疑惑犹豫,便笑眯眯地举箸示范,大块朵颐。
日后,不间断地耳闻卧龙鲊的江湖传闻和江湖地位。一个20多岁的小伙子,籍贯南部县升钟湖滨人,大学毕业工作不久,曾经创下一顿吃4两/片重的10片卧龙鲊记录,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川东北南部县,以西南地区最大枢纽水库——升钟湖为中心,周围湖区100多平方公里的升钟、大坪、伏虎的百余个村村寨寨,卧龙鲊是一道闻名遐迩的地方特色美食,南充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造型像一条屈曲的龙,传说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字孔明、号卧龙”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以此鲊肉犒赏大军,该菜因此而得名卧龙鲊。
卧龙鲊属川菜系列,外形为条形,形美、味美、神美。以精选的五花肉为食材,切成巴掌宽、筷子长,然后撒入剁碎的姜葱蒜末,拌匀腌制半小时再加入花椒、胡椒、味精、白糖,再与鸡蛋液搅拌均匀,充分融入猪肉的纹理之中;“鲊”粉则是优质的玉米和大米,在烧热的铁锅中炒至金黄然后研磨成细粉,均匀地涂抹在每片腌好的肉片上。腌好的肉片放入竹编蒸笼,开火蒸至十分钟,关火将肉晾凉,再用“鲊”粉裹肉,蒸而凉,凉再蒸,又凉又蒸,如是者三,即所谓的“三蒸三凉”,卧龙鲊的油水(脂肪)从竹编蒸笼中间笼格的插孔逐渐漏落在笼底。
师傅掌握好火候,如此这般一番周章,出笼的卧龙鲊,黄澄澄、香喷喷,肉质酥软,油而不腻,唇齿留香。
卧龙鲊,又名美味大鲊肉,那为什么卧龙鲊要做那么大呢?依据当地长者讲述,过去升钟湖靠天吃饭、靠地刨食,为极度贫困山区,乡邻杀掉辛苦喂养一年的大肥猪,挑出新鲜细嫩的猪肉做成卧龙鲊,在传统的红白喜事大宴宾客之时,一人一片的卧龙鲊便作为“压轴大菜”登场,主人的意图并不是让客人在桌上当场“分吃”,而是方便客人以宽大的荷叶或桐叶,一人一片包裹怀揣回家,滋补缺油少盐的家人。
新时代,升钟湖逐渐变成了旅游地,乡村振兴百姓物资生活得以极大丰富,卧龙鲊不再是逢年过节时的稀罕物,已悄然改良成“家常便饭”。一片卧龙鲊切成三段,乍看模样似断非断,筷子一挑便断,便于大家伙“独食”或“分餐”。
三年前,我和在南充工作的三五同事相约周末“打平伙”聚餐,大家伙指明约定我带两样菜品,一样是南部肥肠,另外一样就是升钟湖卧龙鲊。为了保障不减“三蒸三凉”工序、不丢昔日美味口感,我还委托一个在县城工作的兄弟,提前两天在百多里外的升钟镇,预定“正宗”的卧龙鲊。
兄弟在电话里告诉我,眼下到升钟湖旅游的朋友,除了品尝升钟湖鲜美的鱼外,必要再尝尝可口的卧龙鲊;经过一番特别加工的升钟湖卧龙鲊,早已可以装袋打包保鲜保味,跟随着舟车抑或飞机,“走”出南部县,带往天南地北、五湖四海,以飨南来北往的客。
(作者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升钟湖钓鱼大赛
朱胤委 摄
(作者单位:南部县委宣传部)
诗情画意最青甘
□ 邱柏
青甘大环线是我国一条有名的旅游线路。在旅游旺季,每天有上万辆车在这条路线上奔跑,有的顺时针而下,有的逆时针而上。从宜宾市出发,直奔青海西宁,即有日行千里的快乐,也有千里奔赴的疲惫。
青海湖是大海留在青藏高原的远亲,一眼望不到边的湖面,让人感受到大山之巅海的广阔和神奇,让人顿时一扫疲劳。悠闲的海鸥,有的在天空中翱翔,有的在水中嬉戏。漫步于湖中的沙滩上,当湖水溢过脚背,仿佛与西王母进行了一次瑶池对话。
穿上环保靴套,踏上天空之镜——茶卡盐湖,山在湖中、湖在山中,真的是一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神奇画卷。有人说,她是大海的最后一滴眼泪。作为食用盐基地,可以滋养我们的身体;作为旅游景区,也能滋润我们的灵魂。3000米的海拔,缺氧不缺味,是兴味,是趣味,是体味,是回味。
漫步于大柴旦行委的翡翠湖间,零距离感受湖水的七十二变,一个个独立的湖泊,从蒂芙尼蓝到祖母绿的渐变色谱,宛若高原戈壁上的调色盘,有的相映成趣,有的独树一帜。高原的风吹拂着飘逸的头发,荡起轻盈的裙子,人们纷纷记录下高原之美、湖水之美、爱人之美。人生是美丽的,有时候也是梦幻的。
风驰电掣于柴达木盆地,与火车赛跑,与高山、戈壁和沙漠相伴。中国人的创造力和韧劲让人惊叹,电网、加油站、通讯线路征服了茫茫戈壁、巍巍群山。一条条高速贯通了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一辆辆卡车承载家庭的希望和生活的美好,向着幸福奔忙。
“西出阳关遇故人”足已告慰先辈,“春风已度玉门关”也可告慰历史。曾被誉为河西咽喉和交通要塞的嘉峪关,“一片孤城万仞山”已是“万仞山中繁荣城”。敦煌飞天令人神往,瓜洲大地之子眷念母亲的怀抱,七彩丹霞名符锦绣河山之实。行走在沙漠戈壁,听流沙的声音、戈壁的诉说,品风不一样的味道。依徬在土长城的残垣断壁,抚摸历史的片段,荒芜与凄凉早已成为昨天。
每一座巍峨的山峰都是盛大的画卷,在视线中慢慢舒展开来。一路而下的奔跑,让汽车也变得“小家碧玉”,以为“触底”实则离“底”还很远很远,山高坡陡沟深正是大自然给予旅行的绝妙之笔。“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即有诗情画意,也有人生百味和世间百态。
(作者单位:宜宾市市场监管局)
时光翻旧的落叶(外一首)
□ 周天红
青草塘,灰落叶
你在坡上
远山城堡,一株枯草
你在胸膛
时间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季节与风的每一片叶落
小溪或大河对岸
听着那么多人涌动如水
只有一个身影属于午后
一缕炊烟与城市的界石
站在时间的岭头
不知你什么时候降落
如一片叶落入巷末
只看见一缕风
吹皱阳光和微波
虹是一个梯
虹在楼宇间闪烁
哪一个梯才是唯一出口
手持半支烛火
听着玻璃上的抖动
左左右右的道口
一辆车驶入带雨的夜色
通往东山的十字路
闪着残光一朵落入谁的梦中
只有一杯红酒
看着音乐爬过杯脚
落入时间的虚空
找一个人打听阳光的来路
却已夜色重重
一片残纸随风行走
迷失一步远的风
(作者单位:泸州市纳溪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窗口鸟
□ 袁帅
老病,孤床
一只小鸟落在窗口上
一阵啁啾的问候,一阵婉转的浅唱
一阵若隐若现的旋舞
它用小小的快乐投喂我
它一次次飞走,又一次次返回
衔来花色作调味品
那双探望的眼睛,滴溜溜地转
一下子就看破了
人间暗流的悲苦
(作者单位:中江县玉兴中学)
来源 | 消费质量报
编辑 | 陈蕊妮
校对 | 聂行
责编 | 涂伟
审核 | 开永丽
版权声明 | 本文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