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1 01:19

“黄河金三角”渭南,运城,三门峡经济对比,谁是老大哥。

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的渭南、运城、三门峡三市,经济发展呈现“运城总量领先、三门峡人均突出、渭南农业占优”的差异化格局,但整体仍属于欠发达地区,面临产业结构雷同、中心城市辐射弱等共性问题。下面我们从核心指标、产业特征、发展动能三个方面来对比一下:

一、核心经济指标对比
• 运城:2023年GDP达2329亿元,居三市首位,占金三角地区总量的37.5%。但人均GDP仅5.1万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57万元),反映出“大而不强”的特征。
• 三门峡:2023年GDP为1620亿元,总量最小,但人均GDP达7.99万元,是运城的1.56倍、渭南的1.69倍,主要得益于人口规模小(202万人)和资源型产业高附加值。2024年人均GDP预计突破8万元,持续领跑区域。
• 渭南:2023年GDP为2201亿元,总量居第二,但人均GDP仅4.78万元,三市最低,且2024年增速(5.7%)低于三门峡(6.1%),经济质量亟待提升。
• 财政收入:三门峡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3.54亿元,增长2%,增速全省第三,财政科技支出占比达6.98%,居全省首位,显示出对创新的高度重视。运城2024年财政收入113.55亿元,下降8.9%,主要受土地出让收入下滑影响。渭南财政收入未直接披露,但202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34万元,农村居民1.88万元,城乡收入比2.31:1,差距全省最小。
• 居民收入:三门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五年居河南前列,2024年达2.1万元;运城城镇居民收入4.2万元,低于三门峡和渭南。

二、产业结构与特色产业
• 运城:2024年三次产业比为15.9:34.0:50.1,第三产业占比过半,但增速仅1.4%,传统服务业占比过高。第二产业中,有色冶金(电解铝产能占全国8%)、煤化工(尿素产量全省第一)等资源型产业仍占主导,新兴产业占比不足25%。
• 三门峡:2023年三次产业比为9.0:49.0:42.0,第二产业占比最高,以金属新材料(钼、黄金、铜)、能源(火电装机435万千瓦)为主。2024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3.1%,其中高纯镓、硒、碲等新材料产能占全国15%-30%,成为转型亮点。
• 渭南:2024年三次产业比为19.8:26.5:53.7,农业占比全省最高,粮食产量265.4万吨、苹果产量436.5万吨,分别占陕西的18%和22%。工业以能源(原煤1800万吨)、化工(尿素167万吨)为主,新兴产业增速(10.2%)低于三门峡。
• 运城:
◦ 农业:全国最大的浓缩果汁生产基地(年产能90万吨)、山西最大的蔬菜供应地(产量261万吨)。
◦ 工业:亚洲最大氧化铝生产基地(产能600万吨)、全国重要的镁合金加工基地(产量25万吨)。
◦ 文旅:2024年垣曲县推出23个文旅项目,重点发展“考古研学+康养度假”,签约金额超50亿元。
• 三门峡:
◦ 资源经济:黄金产量连续18年居全国第三,灵宝市被誉为“金城”。
◦ 新材料:开曼铝业年提取金属镓50吨,纯度达99.999%;国投金城冶金从阳极泥中提取铂、钯等13种稀贵金属,年增收超5000万元。
◦ 生态经济: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带动周边民宿产业营收增长30%。
• 渭南:
◦ 农业:“陕西粮仓”地位稳固,2024年夏粮产量130.15万吨,首次突破130万吨,增量全省第一。
◦ 工业:龙钢集团年产钢材845万吨,占陕西总量的40%;蒲城清洁能源年产100万吨甲醇,是西北地区最大的煤制甲醇企业。
◦ 新兴产业:2024年签约深圳博钠钠离子电池项目,计划投资32亿元,建成后将形成年产10GWh电池产能。

三、发展动能与区域协作
• 交通网络:三门峡公铁黄河大桥2022年建成通车,运城至三门峡车程缩短至1小时;运三铁路(时速250公里)预计2025年通车,将实现太原至郑州2小时直达,强化金三角与中原城市群的联动。渭南至西安地铁9号线延长线已纳入规划,未来30分钟可直达西安主城区。
• 能源通道:陕北—关中750千伏第三输电通道建成投运,三门峡至运城天然气管道年输气量达50亿立方米,区域能源一体化进程加快。
三个城市共性问题,产业结构雷同三市均以能源、化工、有色冶金为主导产业,同质化竞争导致资源浪费。例如,运城和三门峡的氧化铝产能合计占全国15%,但高端铝材加工率不足30%。三市GDP总和(6150亿元)仅为西安的37%,且缺乏首位度高的核心城市。运城虽为区域合作首倡者,但其经济总量仅为太原的28%,难以发挥引领作用。三门峡近十年常住人口减少12万人,运城外流人口超50万,人才“虹吸效应”明显。
总得来看。黄河金三角三市需打破行政区划壁垒,通过“产业互补+生态共治+文旅联动”实现协同发展。运城应发挥总量优势,强化物流和文旅枢纽功能;三门峡需加速资源型经济转型,培育新材料产业集群;渭南则需依托西安辐射,提升制造业层级。唯有如此,方能在“一带一路”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战略中找准定位,实现从“地理金三角”向“经济金三角”的跨越。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河金三角”渭南,运城,三门峡经济对比,谁是老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