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对华表示善意,高市早苗立马变脸,拱手向特朗普送上稀土协议
高市早苗嘴上喊着中日关系很重要,但实际行动却表明,她在任期间,中国别想和日本做朋友。既然这样,那我们也不必再装友好了。为彻底瓦解中国的稀土优势,特朗普政府近期正以近乎疯狂的姿态,在全球布下稀土围剿网,然而连环动作背后,却尽显焦虑。
今年7月,美国打破长达70年的沉寂,重启本土稀土矿开采计划,试图从源头撕开对华依赖的缺口。而在启程亚洲前,特朗普又火速在白宫与澳大利亚总理签署矿产合作协议,妄图借澳方的资源与技术,拼凑起对抗中国的稀土战线。如今,美澳集结,还需一个国家,于是特朗普将目光瞄向日本。
当地时间10月28日,特朗普在东京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正式签署关键矿物及稀土供应框架协议。这份协议暗藏玄机,在未来6个月内,美日将动用经济政策倾斜、联合巨额投资等强力手段,全力扶持稀土产业链项目,最终产出将优先供给美日及其他盟友国家
协议文本更是赤裸裸地将针对目标,锁定为所谓“非市场政策与不公平贸易行为”,名义上打着“保障供应链安全”的幌子,实则直指中国的稀土管控举措,其针对中国的挑衅意味昭然若揭。
但这场看似来势汹汹的美日联手,真能撼动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绝对霸权吗?答案无疑是痴人说梦。从资源根基来看,日本已探明稀土储量仅占全球的0.6%。
其国内少数具备资质的稀土企业,长期依赖海外采矿加本土提纯的畸形模式生存,冗长的产业链不仅加重了运输与运营成本,更让其在国际市场上毫无价格竞争力可言。
更致命的是,日本当前的稀土产能局限于低品位轻稀土,而国防、高端制造等核心领域急需的重稀土,产能几乎为零。
尽管日本叫嚣着明年将在南鸟岛周边5000多米深的海底,开采镝(dí)等受中国管制的重稀土资源,妄图绕开中方管控。但深海开采面临的技术瓶颈、天文数字般的成本投入以及环保风险,都是其难以逾越的鸿沟。
更关键的是,即便能侥幸开采出重稀土,后续加工环节能否彻底摆脱中国的核心技术与关键设备,仍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
我觉得,美日澳应该早点认清现实,中国早已完成稀土全产业链的管控布局,从开采、加工到设备出口、技术转让,构建起全方位、无死角的管控体系。
此刻其他国家想要另起炉灶,搭建独立供应链,无异于缘木求鱼。要么费尽心思找到替代矿源,却发现开采技术被中国专利死死卡住;要么试图通过海外投资入股抢占产能,最终仍逃不过中方的管控红线。
特朗普看似四处奔走、动作频频,实则陷入越折腾越被动的困境,再加上美日两国政策频繁摇摆、连续性堪忧的顽疾,这场“去中国化”的稀土供应链建设,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徒劳无功的闹剧。
摆在美方面前的唯一出路,唯有放下傲慢与偏见,与中国进行平等真诚的沟通协商。因为规则制定权与执行主导权,始终牢牢掌握在中国手中。“稀土牌”早已不是简单的贸易筹码,而是悬在美方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何时落下、如何落下,全由中方说了算,美方只能被动承受。
至于日本,高市早苗在此次会面中,对特朗普的百般谄媚,彻底暴露了日本在中美博弈中的投机本质与依附心态。相较于韩国的左右逢源、谨慎平衡,日本选择死心塌地绑定美国。
除了签署稀土合作协议,高市早苗还在关税调整、扩大美国商品进口、巨额武器装备采购等议题上,对特朗普的所有诉求几乎照单全收。
这般操作,真实目的是她要坐稳首相宝座,不得不死死抱住美国的“大腿”,稳住国内保守派基本盘。但这一短视的选择,也注定让中日关系在未来陷入考验。
高市早苗当选首相已过去一周,日媒仍在纠结中方是否发送贺电,对此中方始终保持不否认、不确认的冷静克制态度。
面对高市早苗这样一个极右翼政客,中方有必要加以警惕。之前她高呼中日关系重要,而如今却连演都不演,那我们也不必再客气。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