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2 16:05

四川新高考首年分析:从政策变化到录取情况,对高一选科的影响!

一、 新高考主要变化—不只是不再分文理2025年是四川推行“新高考”的第一年,这次改革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文理分科改为物理类和历史类,而是涉及考试、计分、录取全方位的变革。
了解了这些变化,对于高一学生规划高中三年的学习有很大的帮组,总的来看,有以下几点主要的变化:(之前有多篇文章分析过了,这里简要说一下)
1、考试科目变化:传统文理分科被“3+1+2”模式取代
“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全国统一考试科目;
“1”指物理或历史中的一门首选科目;
“2”指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任选两门再选科目;
2、考试时间变化:高考总时长从原来的2天增至3天(6月7日-9日)
第3天专门安排再选科目的考试,上午考化学、地理,下午考思想政治、生物学;
最后一场考试结束时间为18:15;
3、计分方式变化:高考总分仍为750分,但计分方式有重大调整;
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按原始分计入;
物理、历史各100分,按原始分计入;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各100分,但按等级赋分后计入总分;
4、录取方式变化:高校将按照“两依据一参考”模式录取考生
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
参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5、投档模式变化:原本科一批、二批合并为本科批,并按照“院校专业组”方式投档
表:四川新高考主要变化:

四川新高考主要变化
二、考试科目与时间安排—更长的考试马拉松新高考不仅改变了考试科目,也重新安排了考试节奏,对考生的体能和策略提出了新要求。
1、科目组合自主权增加: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特长以及未来专业方向,在12种组合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这意味着高一学生需要更早了解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发展方向。
2、考试节奏更紧凑:再选科目安排在第三天,每科考试时间仅为75分钟,但需要连续作战至傍晚,对考生的时间管理和体能分配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安排如下:
6月7日:语文(9:00-11:30)、数学(15:00-17:00)
6月8日:物理/历史(9:00-10:15)、外语(15:00-17:00)
6月9日:化学(8:30-9:45)、地理(11:00-12:15)、思想政治(14:30-15:45)、生物学(17:00-18:15)
3、自主命题与统一命题结合:“3”科目由教育部统一命题,“1+2”科目由四川省自主命题。这种安排要求学生在备考时既要关注全国命题趋势,又要了解本省命题特点。
三、计分方式与等级赋分—公平性的技术保障新高考计分方式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等级赋分制的理解,这对高一学生选择再选科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为什么需要等级赋分?
再选科目有多种组合,不同学科的试题难度、考生群体、成绩分布均不相同,其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
举例来说:
选考思想政治的考生甲和选考化学的考生乙都考了80分;
但甲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中排前10%,乙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中排前20%;
从选拔的相对性来看,甲显然比乙更优秀;
若简单将原始分相加,既不科学也不公平;
2、等级赋分的具体操作:
将每门再选科目考生的原始分从高到低排序,按约15%、35%、35%、13%和2% 的人数比例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
然后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等比例转换规则,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区间。
3、等级赋分的实际影响:
以化学科目为例,甲同学卷面分为77分,按排序被划入B等级,该学科B等级的卷面分分布区间为80~64,等级分区间为85~71,通过转换公式计算,甲同学化学学科的等级分最终为82分。
这意味着,你的最终成绩不仅取决于自己的表现,还取决于你在所有选该科目考生中的相对位置。
四、招生录取与院校专业组—投档模式的核心变革新高考在招生录取环节最大的变化是院校专业组模式的引入,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志愿填报策略和录取结果。
1、录取批次重新划分:
普通类设置本科提前批次、本科批次、高职(专科)提前批次和高职(专科)批次4个批次,按顺序依次录取。
其中,本科提前批次、本科批次分别划分为A段和B段。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原本科第一批次、本科第二批次合并为本科批次,这意味着不再有所谓的“一本线”、“二本线”,只有统一的本科线。

成都理工大学校本部物理类专业组划分
2、什么是院校专业组?
高校可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需要和选考科目要求设置院校专业组,作为志愿填报的基本单位。一个院校专业组即为一个独立的志愿。
举例来说:
一所高校可以将要求物理和化学的专业编为一个专业组;
将要求物理和地理的专业编为另一个专业组;
将不限选科要求的文科类专业编为第三个专业组;
当然,具体的专业组还有很多种,比如特殊的历史+化学,招护理和助产学专业,这种就非常少了。
3、院校专业组的优势:
提高了志愿满足率,考生可以更精准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投档后如需专业调剂,只会在专业组中的专业间调剂,而不是在全校所有专业中调剂;
解决了高分考生被调剂到完全不相关专业的问题,但实际来看,很多高校都是冷热搭配,还是有很大的调剂风险。
4、特殊类型招生安排:
强基计划安排在本科提前批次前录取;高校专项计划安排在普通类本科提前批次A段录取后、B段投档前投档录取;高水平运动队投档录取工作安排在普通类本科批次A段录取后、B段投档前进行等。
今年四川新高考的分段特别多,录取顺序也不一样,这直接关系到志愿填报时,选择院校的策略问题。

录取批次
五、首年录取情况分析2025年四川新高考首年录取情况呈现出计划满足率高、军队公安院校受欢迎、专业组间分差明显等特点,为高一学生提供了重要参考。
1、总体投档情况理想:
在普通类本科提前批A段,一志愿投出档案4919人,计划总体满足率高达98.95%,表明新高考模式下考生志愿匹配度较高。其中,司法类、航海类、消防救援院校(专业)一志愿计划满足率均为100%。
2、军队院校受青睐:
本科提前批次A段招生的军队院校共20所,一志愿投出档案1077人。新组建的陆军兵种大学、信息支援部队工程大学、联勤保障部队工程大學生源较好,一志愿投档后全部满额。
3、公安司法类院校生源质量好:
该批次招生的公安类院校共6所,一志愿投档1315人,计划满足率99.23%;司法类院校共4所,一志愿全部满额。
4、分数线不能简单理解为文理线:
新高考按物理类、历史类分别划线,但不能简单地将“物理类”等同于过去的理科,“历史类”等同于过去的文科。例如,有考生“1”选择了物理,但“2”选了地理和政治,他仍被归入“物理类”。
5、合并批次的影响:
2025年四川普通高校招生合并了本科段,不再分设“一本”“二本”,仅仅分设“本科”和“专科”。本次公布的“本科线”并非“二本线”,也不是“一本线”,它就是“本科线”。
这意味着分数在438分(物理类)或467分(历史类)以上的考生,就有机会被本科院校录取,至于是否会被原来的“一本”或“二本”院校录取,最终需凭借考分竞争。

成都理工大学25年各专业组调档线情况
六、分数现象与专业冷热新高考首年最引人注目的现象是同一高校不同专业组间出现巨大分差,高则600多分,低则400多分,这为高一学生提供了重要启示。
分差比较大的院校(不算中外和应用型本科等特殊类型):
西南医科大学(物理类):专业组101调档线624分,专业组113调档线504分,分差达120分。
成都理工大学(物理类):专业组107调档线606分,专业组102仅535分,分差71分。
成都中医药大学(历史类):专业组101高达613分,专业组105仅467分,分差达146分。
1、分差产生的主要原因:
专业冷热悬殊:成都中医药大学专业组101包含中医学(李斯炽班)、中医学(5+3一体化)等王牌专业,属国家级一流专业,培养的是未来中医领军人才,自然高分考生扎堆报考。
而专业组105的护理学、助产学,选科要求是历史+化学,本来选科人数就很少,而且里面还有一个助产学,导致报考人数少,今年大概率都没有招满。后面还征集了好几轮。
2、校区差异明显:成都理工大学专业组107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在主校区,又是热门工科,依托学校强势资源,就业前景广阔;
而在宜宾校区的专业组普遍分数都偏低,分校的地理位置让不少家长担心教学资源、实习机会乃至影响未来的就业。
3、特殊招生政策:西南医科大学专业组101的临床医学(领军人才班、拔尖创新班)是学校的王牌项目,资源倾斜明显,竞争激烈;这个是特殊班型,大概率保研率更高一些吧。
4、“冷门”专业中的“宝藏”:在成都理工大学,一些看似冷门的专业,实则与国家战略布局高度契合。例如:
地质类专业:随着新技术、新装备对地学的赋能,地质类相关专业已逐步走向现代化。现在借助航测无人机、天空地井探测技术等,可以远距离完成地质调查和数据采集。该校毕业生近3年主要就业单位中,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排在榜单前列。
而且地质类本身也是成理工的双一流学科专业,但分数却不是很高,但要注意未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是否能够接受。
5、专业冷热的变化规律:“没有一成不变的‘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要辩证地看待专业的‘冷’与‘热’。
七、新高考的启示与建议—高一学生的提前规划基于2025年四川新高考首年的实际情况,为高一学生提供以下建议,帮助大家更有效地规划高中学习生涯。
1、尽早探索职业兴趣:新高考背景下,选科与未来专业方向紧密关联。
建议高一学生通过兴趣测试、职业体验、与企业人士交流等方式,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方向。选科时要兼顾“喜欢的”“需要的”与“擅长的”,将个人兴趣、社会需要与个人特长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理性选择。
2、关注专业而非仅看校名:新高考下,同一高校不同专业组分数差距巨大,这意味着不能简单抱着“冲名校”的心态填报志愿。
建议高一学生开始关注各高校的特色专业、培养方案和就业前景,而不仅仅是学校名气。
3、了解等级赋分制的影响:选择再选科目时,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还要考虑所在考生群体的整体水平。
因为在等级赋分制下,最终成绩取决于你在该科目考生中的相对位置,而不仅仅是绝对分数。
4、树立“长远规划”意识: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实现学生成长、国家选才和社会公平的有机统一”。
建议高一学生立足长远,从现在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将高中学习与未来大学专业、职业发展联系起来,让高中学习更有目标和方向。
新高考不再是“一考定终身”,而是通过更加科学、公平的设计,为不同特点、不同潜力的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成长通道。
对高一学生来说,重要的是在了解规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在高中阶段实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新高考首年分析:从政策变化到录取情况,对高一选科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