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4 10:03

给杨瀚森多些耐心:苛责与网暴从来不是成长的养分

当20岁的杨瀚森在选秀大会上以第十六顺位被开拓者选中时,无数球迷为这位中国男篮的希望之星送上祝福,期待他能在NBA赛场闯出一片天地。季前赛上,他的青涩中带着亮眼表现,让人们看到了潜力与可能。但常规赛开启后,5次登场的平淡发挥、罗伯特·威廉姆斯复出后的位置挤压、被下放到发展联盟的经历,让这位年轻球员迅速陷入舆论漩涡。更令人不适的是,部分网友将不满情绪延伸到他本人乃至其女友身上,恶语相向的指责与无端揣测,显然偏离了理性看待新秀成长的轨道。

事实上,杨瀚森如今的处境,远非“表现不佳”就能简单概括,背后是多重客观因素的交织。作为一名初登NBA赛场的国际新秀,他面临的第一道难关便是联盟风格与节奏的剧烈冲击。NBA的对抗强度、战术复杂度、比赛节奏都与CBA有着天壤之别,即便是天赋异禀的球员,也需要时间适应——字母哥初入联盟时曾因技术粗糙被质疑“只会跑跳”,约基奇新秀赛季也曾长时间坐穿板凳,年轻球员的成长从无捷径,适应期的起伏本就是必经之路。
而开拓者队内的环境,更是让他的适应之路雪上加霜。球队本赛季刚刚完成主帅更迭,新教练面临着战绩压力与帅位稳固的双重考验,在这种情况下,追求即战力、采用成熟的小个阵容成为稳妥选择,自然难以给新秀留出足够的试错空间。更值得注意的是,开拓者本赛季意外展现出强劲竞争力,连克掘金、勇士等西部强敌,这样的战绩让教练组更倾向于维持现有轮换体系,年轻的杨瀚森只能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艰难寻找状态。罗伯特·威廉姆斯的伤愈复出,进一步压缩了内线轮换名额,让他的处境愈发尴尬,被下放到发展联盟积累比赛经验,实则是新秀培养的常规操作,而非对他能力的否定。

关于“杨瀚森长胖”的争议,更是陷入了认知误区。对于内线球员而言,增肌是提升对抗能力的关键步骤,初入NBA的年轻球员为了适应更高强度的身体对抗,往往会进行系统性的力量训练与体重管理,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体重变化,是科学训练的结果,而非所谓的“饮食观念问题”。用“长胖”来苛责一名正在进行专业提升的球员,显然是对职业体育训练规律的无知。
最令人无法接受的,是部分网友将矛头指向杨瀚森的女友,这种牵连无关人员的网暴行为,早已超出了理性讨论的范畴。球员的赛场表现与私人生活本就毫无关联,将不满情绪发泄到无辜者身上,不仅违背公序良俗,更是对他人权益的侵犯。那些恶语相向的言论,看似是“恨铁不成钢”,实则是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作祟,甚至不乏带节奏博眼球的恶意,这样的行为不仅无法帮助球员成长,反而会给年轻的杨瀚森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20岁的年纪,大多数人还在校园里探寻人生方向,而杨瀚森已经站在了世界篮球的最高舞台上,独自面对语言、文化、竞技水平的多重挑战。这份勇气与坚持,本就值得尊重。NBA从不缺天赋,但缺的是顶住压力、默默沉淀的耐心。杨瀚森拥有2米16的身高与出色的传球视野,这些核心优势从未消失,只是需要在合适的机会中慢慢打磨。开拓者的阵容调整、教练组的战术适应、自身技术的查漏补缺,都需要时间来完成,急于求成只会违背球员成长的客观规律。
网友们希望杨瀚森快速成功的初衷可以理解,合理的建议与鼓励也是球员前进的动力,但这一切都应建立在尊重与理性的基础上。与其用苛责与网暴消耗一名年轻球员的信心,不如给予他更多包容与时间;与其纠结于短期的表现起伏,不如相信他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积累进步。
杨瀚森的NBA征途才刚刚开始,20岁的他有着无限的成长可能。请相信,那些在发展联盟积累的经验、在训练馆付出的汗水、在逆境中坚守的韧性,终将成为他破茧成蝶的养分。让我们收起无端的指责,放下浮躁的心态,用耐心陪伴这位中国男篮的希望之星走过这段艰难的适应期。毕竟,篮球世界里最动人的故事,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厚积薄发的坚持。期待未来某一天,杨瀚森能在NBA赛场绽放光芒,而这份光芒的背后,应有理性的期待与温暖的支持,而非苛责与网暴的阴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给杨瀚森多些耐心:苛责与网暴从来不是成长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