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3500亿砸下核潜艇!砸钱更多的日本,我也要!
当地时间10月3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已批准韩国建造核动力潜艇,建造工作将由韩华海洋造船厂主导。紧接着第二天,10月31日,日本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就在例行记者会上重申,正全面考虑为潜艇配备核动力推进系统的选项。
短短两天内,日韩两国在核潜议题上接连有大动作,让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瞬间绷紧。
这边韩国的核潜计划刚得到美国点头,韩外交部长赵显就立刻证实,韩美已经启动了工作层磋商。
他还特意强调,韩国此举是为了应对朝鲜核潜计划及地区安全挑战,同时明确表示韩国无意发展核武器,会依赖美国的延伸威慑。
这番表态听起来更像是为核潜建造找个合理的借口,毕竟在东北亚这个敏感地区,突然要搞核动力潜艇,总得有个说得过去的理由。
日本这边的核潜讨论,和内阁更迭有着直接的关系。
10月21日,高市早苗在国会首相指名选举中胜出,成为日本首位女首相并组建了新内阁。
小泉进次郎就在当天被任命为防卫大臣,转天的就职记者会上,他就首次抛出了“不排除核动力潜艇”的言论,当时就引发了不小的舆论哗然。
如此看来,日本新内阁上台后,在军事领域的动作明显加快了节奏。
其实日本的核潜构想早就有铺垫了,今年9月,日本防卫省“强化防卫力专家会议”已经提交了报告,明确建议下一代潜艇“不排除核动力”,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长距离、长时间水下航行的目标。
日本现役的苍龙级、大鲸级潜艇,就算用了AIP系统或固态电池,水下续航也就几周时间。
和核潜艇能达到的数月续航能力比起来,确实差了不少,这大概也是日本执着于核动力潜艇的重要原因之一。
日韩核潜计划,看似联动,实则各有算盘日韩两国在核潜议题上的密集动作,表面上看似乎有些联动,但仔细分析就能发现,两国其实各有各的心思。
小泉进次郎在10月31日的表态中特意提到,韩国是重要邻国与伙伴,日韩及美日韩三方合作对应对国际问题至关重要。
这话听起来像是在呼应韩国,但本质上还是想借助美日韩同盟的关系,为自己的核潜计划铺路。
韩国为了推进核潜项目,更是下了血本,承诺要向美国投资3500亿美元,其中1500亿还专门用于造船合作。
很显然,韩国是想通过这种大额投资,换取美国在核潜技术和建造上的支持。
而日本则是想借着地区安全议题,比如朝鲜近期试射导弹的情况,让自己的核潜计划显得名正言顺。
不过话说回来,两国都把地区安全当作推进核潜计划的理由,但背后其实都有提升自身军事能力的考量。
日本想通过核潜艇弥补现有潜艇续航不足的短板,增强远洋作战能力;韩国则希望借助核动力潜艇,提升自己在东北亚地区的军事存在感,让自己在地区事务中更有话语权。
核潜计划前路坎坷,地区安全亮红灯日韩两国的核潜计划,虽然推进得看似积极,但实际上都面临着不少阻力。
先看日本,反对者认为其核潜计划违反了日本宪法“专守防卫”的原则,也不符合《原子能基本法》中“核能仅限和平用途”的规定。
这在法律层面就给日本的核潜计划设下了一道难关,经济成本更是让日本头疼的硬伤。
美国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单艘造价就高达88亿美元,对于日本来说,现有的国防经费根本支撑不起这样庞大的开支。
日本前自卫队潜艇舰长都坦言,仅凭目前的经费,核潜计划根本无法落地。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很强烈,中俄朝都明确反对日本的核潜计划。
《日经亚洲》就预警过,日本此举很可能会破坏地区的和平稳定。
而韩国的核潜计划,虽然得到了美国的支持,但也可能引发周边国家的警惕,毕竟核动力潜艇的出现,会打破地区现有的军事平衡。
更值得警惕的是,日韩密集推动核潜计划,很可能会引发东北亚军备竞赛。
历史上,东北亚地区就曾因为军备问题出现过紧张局势,这次两国的动作,恐怕会让地区安全格局发生深层变动。
美国通过支持日韩核潜计划,进一步巩固了自己在东北亚的军事存在,美日韩同盟的紧密绑定,也可能改变地区的力量对比。
日韩两国的核潜计划,看似是为了应对地区安全挑战,实则暗藏着扩张军事能力的野心。
但这些计划面临的法律、经济和国际压力,注定其前路不会平坦。
更重要的是,这些动作会给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带来极大的风险。
东北亚地区的和平稳定,需要相关国家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而不是一味地推进军备扩张。
毕竟,搞军备竞赛只会让地区局势更加紧张,最终损害的是所有国家的利益。
希望日韩两国能认清这一点,不要让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进一步恶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