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5 12:58

首个零分跳水,失误也成了成长的一部分

2025年11月3日,广东奥体中心跳水馆。山西组合赵冬/陈敬炜站上3米板,准备完成他们的第二跳——107B,向前翻腾三周半屈体。那声巨响与之后的掌声:全运会跳水池畔的零分时刻。首个零分跳水,失误也成了成长的一部分。

起跳,失误,身体如石块般竖直坠入水中。“炸鱼式”入水激起巨大水花,随后是裁判席亮起的零分牌。这是本届全运会跳水项目的第一个零分,也是全运会历史上双人跳水项目的首次零分。
赵冬上岸后不断摇头,神情懊恼。这个画面似曾相识——四年前的陕西全运会,他在同一项目上出现过类似失误,当时裁判手下留情给了20.75分。这一次,规则没有通融。
令人动容的是观众的反应。没有哄笑,没有质疑,取而代之的是温暖的掌声。这掌声不是为了失误,而是为了运动员继续比赛的勇气。搭档陈敬炜没有流露出任何抱怨,两人平静地准备下一跳。

在跳水这项追求完美的运动中,零分代表着彻底的失败。但正是这个零分,让我们看到了比金牌更珍贵的东西——体育的包容和运动员的坚韧。
同一片泳池,前一天全红婵刚刚上演了“水花消失术”的完美回归,今天却见证了“炸鱼式”入水的彻底失误。这戏剧性的对比,恰是竞技体育最真实的模样。
专业人士分析,赵冬的失误根源在于起跳阶段踏板精度偏差。跳水动作需要在约1秒内完成所有技术环节,任何细微差错都会导致不可逆的失败。双人项目更是如此,一人的失误直接牵连整跳成绩。

值得肯定的是中国观众观赛理念的升级。从过去对失误的苛责,到如今的理解与鼓励,这种转变见证了中国体育文化的成熟。网友们的留言大多暖心:“运动员没受伤最重要”“敢于站上赛场就是勇士”。
据资料显示,2021年全运会后,中国跳水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心理干预机制,通过VR模拟失误场景等方式,帮助运动员应对压力。这些措施让重大失误率下降了41%,但无法完全杜绝失误的发生。
赵冬的这次失误,将成为中国跳水运动发展的宝贵案例。它提醒着所有人,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必须正视失败的价值。正如网友所言:“零分不是终点,而是成长的刻度。”

当比赛继续,赵冬和陈敬炜完成了后续动作,没有让这个零分击垮自己。他们用行动证明,真正的体育精神不在于从不失败,而在于失败后依然能够坚持完成比赛。
在这个追求“神仙对决”的时代,这个零分时刻以其独特的真实感,成为了本届全运会最令人难忘的画面之一。它告诉我们,体育的魅力不仅在于创造完美,更在于如何面对不完美。
当掌声为失误响起,当包容超越成败,这一刻,体育完成了它最深刻的教化。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首个零分跳水,失误也成了成长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