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一机北方防务公司深耕应急救援装备产业打通破局之路
来源:【冰城+】蟒式全地形车特殊地形作业。
晨雾未散时,哈一机北方防务公司的车间已响起金属碰撞的声响——工程师及工人们正围着一台蟒式全地形车调试铰接式底盘,这是北方防务公司日复一日的“晨曲”。
“十四五”期间,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北方防务公司以创新、转型、改革为主线,在科技创新、人才建设、市场拓展三大领域持续发力,在应急救援装备领域劈开了一条通向全球的破局之路。
科技创新
淬炼应急装备“核心刃”
北方防务公司研发中心实验室里,正上演着一场“技术攻坚战”。为突破铰接式底盘控制技术,研发团队已在条件严酷的外场连续测试72小时,当新一代蟒式全地形车在沼泽地完成蛇形扭动、俯仰闭锁的连贯动作时,在场工程师见证了技术突破的重要时刻。
推进1吨到30吨的全系列蟒式全地形车批量生产,5年间,北方防务公司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近2400万元。2024年,公司取得突破性成果:自主研发的单节履带式全地形车,具备低成本、高机动特性,复杂环境适应力显著增强;推出的无人机平台方舱技术,实现了智能化和全地形能力的深度融合,为应急救援等领域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系列产品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
依托省级研发中心,北方防务公司与多所重点院校和科研单位深度合作,共同承担国家级、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5年来累计申请专利60余项,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多个重要奖项。蟒式全地形车深度参与航天返回舱回收、森林火灾扑救、油气管道应急抢险等重大民用应急任务,展现出强大的系统适配性和任务灵活性。
人才建设
锻造创新“人才链”
通过“导师制”课堂,青年技术骨干跟着首席专家学习新技术。这种“传帮带”的模式,是北方防务公司人才战略的缩影。
北方防务公司建立“导师制”“项目负责制”“跨部门轮岗”等培养模式,与高校联合开办工程硕士班,定期选派技术骨干赴国内外行业领先机构交流学习。实施“优秀年轻人才”培养计划,以实绩为准则,着力破除人才选拔的隐形壁垒,实现“选拔-验证”闭环,全面提升人才专业能力和创新视野。
通过“项目合作+柔性引进”广纳英才,北方防务公司研发人员占比从28%跃升至35%,高级职称人员数量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形成了一支以专家人才为核心、中青年骨干为主力、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的技术团队。
在激励与保障方面,北方防务公司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奖励”“专项攻关绩效激励”“项目分成激励”等多元化措施,有效激发科研及市场人员的创新热情和归属感。5年来,北方防务公司年均投入超百万元用于人才培训与创新激励,营造尊重知识、崇尚实干、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氛围。
市场拓展
从“卖装备”到“造价值”
面对特种装备市场“多品种、小批量、定制化”的特点,北方防务公司强化需求对接,构建基于整体解决方案的营销服务体系。
参与国家“应急使命”系列高水平演练,是北方防务公司验证产品性能、展示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的重要契机,更是开拓高端市场的关键一步。2024年5月,3吨蟒式全地形车参与“应急使命·2024”超强台风防范与特大洪涝灾害联合救援演习,充分展现出其在医疗救护、森林消防、抢险救灾等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2025年,在更高级别的“应急使命”国家级救援演习中,蟒式全地形车救援队从众多参演装备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不仅验证了装备在极端条件下的高可靠性,更标志着北方防务公司由单一装备供应商向系统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成功转型。得益于其出色的实战表现,该车型于2024年成功入选工信部“安全应急装备应用推广典型案例”。
高规格演练的实战检验与国家层面的权威背书,进一步巩固了北方防务公司在传统优势市场的领先地位,并推动产品在消防抢险、油气勘探等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应用。截至目前,公司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行业龙头地位持续增强。
今年7月25日,随着板车缓缓驶出哈一机大门,北方防务公司的两批次蟒式全地形车产品正式向海外交付。从东北平原的研发车间到非洲大陆的沙漠沼泽,蟒式全地形车再一次用实力敲开了海外市场的大门。截至目前,北方防务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企业全球行业排名跻身前三。
回顾“十四五”,北方防务公司坚持以国家战略为指引,以创新驱动发展,以人才支撑转型,以服务开拓市场,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1亿元、产值2.4亿元、工业增加值2635万元,获授权专利60余项,已成为军民协同领域高端装备制造的标杆企业。展望“十五五”,北方防务公司将以蟒式全地形车为核心载体,进一步强化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能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在我国特种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续写新篇章。
哈尔滨日报记者张鸣霄
本文来自【冰城+】,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