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作者] 发表于 2025-11-6 10:19

4.5万人的呐喊,89万人的旅程!一场球赛如何让呼和浩特文旅“破圈”!


“蒙超”比赛结束
十余天了
但那些沸腾的瞬间
仍在我们心头反复回放,挥之不去
“蒙超”带来的
不只是一场场精彩赛事
更是刻在记忆里的热血与温暖







草原足球的巅峰时刻

还记得10月25日的呼和浩特体育场,秋日的阳光裹着4.5万余名观众的呐喊声翻涌。看台上,50多岁的卢先生举着儿子手绘的“青城必胜”画板,身旁70多岁的老人正跟着马头琴旋律轻轻点头——这一天,“蒙超”总决赛落幕,呼和浩特队1:0战胜通辽队的瞬间,不仅定格了草原足球的巅峰时刻,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首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空间。



从揭幕战13866名观众刷新自治区业余足球赛事纪录,到50场比赛吸引89万人次现场观赛、2455万人次收看直播,这场跨越内蒙古东西约2400公里的足球盛宴,早已超越“体育赛事”的范畴。数据最有说服力:蒙超决赛期间,呼和浩特市接待国内游客89.65万人次,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7.34亿元,“一场比赛带火一座城”的效应,在街巷商圈、景区酒店间清晰显现。



赛事是流量入口,文旅是承接载体。“蒙超”的热度,正通过“体育+” 的纽带,转化为首府文旅消费的新动能。在呼和浩特市体育场周边的商圈,奶茶店、手信店、烧卖馆等的生意较平时好了很多。球迷凭比赛票根,既能兑换电影院观影券,也能在大召寺、昭君博物院等景区享受门票减免;伊利推出的“打卡‘蒙超’发微博抽现金”活动,吸引数千人参与,带动周边商超乳制品销量环比增长。这种“赛事搭台、文旅唱戏”的模式,让观赛不再是单一行为:外地球迷看完比赛,会顺道去塞上老街逛非遗市集、去哈素海体验草原湖泊风光、去蒙餐店品尝美食,文旅消费的链条被不断拉长。




“蒙超”与草原文化的深度交融
让首府文旅有了独特的“灵魂”

每场比赛的赛前与中场时段,马头琴表演、长调歌手的吟唱与观众的欢呼声交织;各种赛事文创产品成为外地游客带走的“呼和浩特记忆”;呼和浩特市的美景美食备受关注。这种深度体验让首府文旅跳出了“看景吃饭”的传统模式,多了份有温度的情感连接。




“蒙超”的火爆,更倒逼首府文旅服务升级
夯实了城市发展的 “软实力”

本届“蒙超”比赛,联赛组委会特邀“国际级+国家级”裁判天团执法,泰国籍主裁判西瓦功・布乌东的专业执裁,让全国观众看到了呼和浩特市办赛的高标准;中国足球解说界“声音符号”黄健翔的加盟,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将草原足球的魅力传递给2455万直播观众。而背后,是城市基础设施的支撑:国家北方足球训练基地的专业场地、实名制购票的便捷服务、景区与赛事场馆间的直达公交,都让游客的 “观赛+游玩”体验更顺畅。
正如一位来自赤峰的球迷所说:“原本只打算看场球,结果发现呼和浩特市不仅赛场热闹,交通、服务也贴心,下次要带着家人来住上一周。


如今,“蒙超”已成为首府文旅的一张“新名片”,而这张名片的未来,正被写入更长远的规划中。根据呼和浩特市体育局“十五五”工作安排,首府将持续开展“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和“跟着赛事去旅行”活动。结合“蒙超”“呼马”等品牌赛事,推广“票根经济”模式,推出“观赛+”套餐,联动景点、酒店、交通,形成“一站式”消费场景。创新发展赛事经济,发挥体育赛事对城市发展的综合赋能效应,深化文商旅体居融合发展,全面发挥体育在促进全民健康,激发经济活力等方面的多元功能与综合价值……



这场足球赛的热度
或许会渐渐褪去
但它为首府文旅注入的活力
正像草原上的春风
不仅吹活了消费市场
更吹亮了城市的发展新路径

未来
当更多人因为“蒙超”走进呼和浩特
他们会发现
这里不仅有激烈的赛事
更有看不尽的草原风光
品不完的民族风情
以及一座城市用体育与文化
书写的文旅新篇


丨来源:青橙融媒(文字:记者 苗欣 图片:王劭凯 许婷 吴琼、海报制作:谢菲菲)部分图片为资料图
丨编辑:于惠敏
丨校读:张英
丨审核:王伊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4.5万人的呐喊,89万人的旅程!一场球赛如何让呼和浩特文旅“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