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查看: 8|回复: 0

俄媒抛出惊人预言,战争围攻只是表象,真正杀招藏匿金融暗战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0

回帖

2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9452
发表于 2025-9-30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以2025年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一篇题为《中国科学家模拟解放军海军针对假想的“联盟”的全面战争场景》的轰动报道为点,引起了国际舆论场一片哗然,层层涟漪不绝。报道中描绘了一幅令人窒息的图景:一旦台海战事爆发,中国将面临多国联盟的“饱和攻击”,而比炮火更致命的,是一张无形的大网——金融制裁、能源断供、贸易绞杀构成的“全方位围攻”。

但俄媒的这一“危言耸听”却恰恰抓住了现代战争最核心的痛点:真正的危险往往都隐藏在了硝烟的外面,远远不仅仅是那些惊天动地的导弹、炮火的轰鸣和鲜血的溅落。
俄媒的推论并非空穴来风。其逻辑链条紧紧扣住俄乌冲突的现实教训: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后,国际结算瞬间瘫痪,能源出口受阻,卢布暴跌。若同样手段施加于中国,冲击将呈几何级放大。
中国坐拥超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深度嵌入全球贸易体系,一旦海外资产遭冻结、美元通道被切断,出口导向的经济命脉可能面临“窒息风险”。更关键的是,现代战争高度依赖后勤支撑。
当今中国一支8000人合成旅就配备300余辆装甲车辆和自行火炮,这些“油老虎”每日消耗燃料惊人,若海上能源通道被封锁,作战潜力将迅速枯竭。俄乌战场已证明,一支缺乏油料和备件的现代化军队,即便拥有先进装备也难以持久。

然而,将中国与乌克兰简单类比,无疑忽视了地缘政治的本质差异。乌克兰危机中,国际社会通过联合国决议明确谴责俄罗斯行动;而台湾问题自1971年联合国2758号决议通过后,已被国际社会普遍认可为中国内政。中国通过“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与29个邻国构建起多层次合作网络。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与菲律宾的克制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更倾向对话而非对抗,甚至联合推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这种基于共同利益的区域合作生态,使“围攻”缺乏稳固的政治基础。
金融战场或许是最大变数。但若西方的某些势力对华动用“金融核弹”,不仅对中国的经济会造成致命的打击,对其自身的长期发展也将带来不可预估的连锁反应和惨痛的教训。但中国不仅仅是全球的“物流之都”和“世界的工厂”,更是把握了全球最关键的矿产的“命门”。但随2025年美国对华加征的关税,中国对锑的出口也随之收紧,直接将国际锑的价格飚升了2600%,甚至将美国的无人机产业都给逼的一度陷入了停滞不前。

而随着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中国早就将对美元的依赖转化为对美元的制衡了,人民币的跨境结算已经占到30%以上,而且自主的CIPS系统也逐步的将SWIFT的局面所替代了,而且数字货币的试点也已扩大。这些举措如同构建了一道金融“防火墙”,使中国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更具韧性。
借助俄媒的报道中引起广泛关注的中国的“五级战争”理论的提出,似乎也为我们揭示了现代的冲突的立体化的特征:既有传统的“人海战术”又有现代的“网络战”、“心理战”等多种多样的立体化的战争形态的同时并存。最高等级的“联盟围攻”已超越传统海空对抗,融合了电磁频谱、网络空间、太空卫星等全域维度。但就其带来的技术优势而言,也并未能给其带来决定性的胜利。
通过库尔斯克战役的现代启示不难看出,俄军已将量子雷达与无人机等先进的远程感知手段,形成了对乌军的“非接触的绞杀”的监控网,对乌军的补给线实施了全方位的遏制,最终将对手一一迫使陷入了极为困境。这提示我们,智能化的战场感知与精准打击能力,可能比单纯的火力堆砌更具杀伤力。

纵观全球,大国博弈的焦点正从热战转向“灰色地带”较量。菲律宾开放军事基地强化美菲防务捆绑,印度游走于“四边机制”与金砖合作之间,越南推行“竹子外交”平衡各方利益。这种“选项不选边”的策略,反映出周边国家不愿被迫站队的现实。对中国而言,比应对一场 hypothetical 的围攻更重要的,是如何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亚洲安全模式等平台,将发展红利转化为区域稳定的压舱石。正如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李远所指出的,中国周边合作已实现从“经济优先”到“全方位合作”、从“互利”到“共命”的跃迁。
战争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俄媒的预言与其说是预警,不如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在崛起进程中必须跨越的关卡:既要守护主权红线,又要避免陷入战略透支;既要突破技术封锁,又要维系区域互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GMT+8, 2025-10-4 06:21 , Processed in 0.35555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