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查看: 8|回复: 0

国家财政不应为乒乓球员买单,他们挣了太多钱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0

回帖

2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9452
发表于 2025-9-30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引言:从“国球”的光环说起
乒乓球,被誉为中国的“国球”,它承载了太多国人的民族自豪与集体记忆。从容国团为中国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到如今国家队在国际赛场上几乎垄断式的包揽金牌,那一枚枚闪亮的奖牌,仿佛是国家荣耀的最佳注脚。每当国歌在赛场上响起,我们无不为之动容。
然而,在这份荣耀背后,一个长久以来被激情所掩盖的问题,正逐渐浮出水面:当马龙、樊振东、孙颖莎等顶尖运动员通过比赛奖金、商业代言、综艺活动赚取数百万、上千万的年收入,早已跻身社会最富裕的阶层时,我们是否还应理所当然地继续动用国家财政——即每一位普通纳税人辛苦缴纳的血汗钱——来为他们支付工资、训练、医疗乃至所有后勤保障的费用?
本文的核心观点是:对于已经实现高度商业化、个人收入远超普通国民水平的顶尖乒乓球运动员,国家财政应逐步减少并最终停止这种“锦上添花”式的直接供养,将宝贵的公共资源投入到更广泛、更基础的民生与体育事业中去。

第一部分:现状剖析——“金”球运动员与公共投入的失衡
要理解这一矛盾,我们首先要看清两个并存的现实。
现实一:顶尖乒乓球员已是“金”球运动员。
今天的顶尖国乒选手,早已不再是过去印象中仅靠国家津贴生活的运动员。他们的收入构成多元化且惊人:
巨额奖金: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等大赛,不仅有国际组织的丰厚奖金,更有来自国家体育总局、省市级政府以及各类企业的叠加重奖。一枚奥运金牌带来的直接奖金,就是一个普通人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财富。天价代言:他们是广告商的宠儿。从运动品牌到汽车、从保险到奢侈品,其代言合同动辄以千万计。他们的形象频繁出现在地铁、楼宇和电视屏幕上,其商业价值已被市场充分认可。综艺与商业活动:频繁现身各类热门综艺节目,出席商业站台活动,甚至经营自己的社交媒体账号进行流量变现。这些活动所带来的收入,同样是一个天文数字。可以说,这个群体的顶尖成员,是不折不扣的“富豪”。他们的财富水平,与普通工薪阶层、甚至与为他们“买单”的广大纳税人,已然形成了天壤之别。
现实二:纳税人仍在为他们的“成功”持续买单。
与此同时,他们依然身处中国的“举国体制”之下。这一体制在历史上为中国体育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其核心便是由国家财政承担绝大部分费用。具体到乒乓球队:
所有国家队运动员和教练员都享有国家发放的工资和津贴。他们所使用的世界一流训练场馆、设备,日常训练的所有消耗,均由财政投入。他们享用的医疗、康复、营养保障,背后是顶级的、由国家支付的团队。他们前往世界各地比赛的头等舱机票、食宿、后勤保障,花的同样是公共财政的钱。我们虽然无法获取精确的内部账本,但可以想象,为了维持这支“王者之师”的运转,国家每年的投入必然是一个以亿计算的庞大数字。这就形成了一个荒诞的图景:一边是日进斗金的富豪,一边是普通百姓仍在为他们成为富豪的道路“众筹”买单。

第二部分:核心论辩:为何不该继续用纳税人的钱供养?
面对上述失衡的现状,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提出质疑。
论据一:这是对公共资源公平性的严重挑战。
纳税人的钱,本质是公共资源,其使用的首要原则是公平与普惠,应用于服务最广泛公众的公共利益。它应该像“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
让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当数千万资金被用于保障几位顶尖运动员的海外集训时,我们身边多少中小学校的体育设施还破败不堪?多少社区的健身器材已经老化却无钱更新?多少偏远地区的孩子连一个像样的乒乓球台都没有?当我们为冠军的胜利欢呼时,是否想过,同样的资金如果用于建设全民健身中心,能让多少普通市民受益?
这背后是一个深刻的价值拷问:我们公共财政的优先项,究竟应该是确保极少数已成功者获得更多财富,还是应该为最广大的民众提供基础的体育福利和健康保障? 将稀缺的公共资源持续投向已无需帮助的富裕阶层,无疑是对社会公平原则的一种伤害。
论据二:这扭曲了体育精神,阻碍了项目的市场化与职业化。
健康的体育产业,应该建立在公平竞争和市场规则之上。国家用公共财力为少数运动员和项目“兜底”,实际上制造了一种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对内的不公平:那些同样为国争光,但商业价值不高的冷门项目运动员(如举重、柔道等),他们所能获得的资源与乒乓球员相比可谓天差地别。同样是纳税人供养,为何“贫富”差距如此之大?对职业化的阻碍:长期的“包养”会扼杀项目自身的“造血”能力。既然一切都有国家托底,俱乐部和联赛运营者还有什么动力去深度开发市场、提升经营水平、打造精彩的商业赛事?球员们也更容易安于现状,缺乏主动拥抱市场、承担风险的动力。看看已经完全商业化的NBA或欧洲足球联赛,它们不靠政府拨款,反而能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文化影响力。我们的乒乓球,完全具备这样的市场潜力,却被“财政奶瓶”养得失去了断奶的勇气。论据三:财政投入的“边际效益”正在急剧递减。
经济学中有一个“边际效益递减”规律,简单来说,就是当投入达到一定水平后,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回报会越来越小。这个规律完全适用于今天的国乒。
在几十年前,中国体育需要金牌来提振民族信心,每拿一块金牌,其带来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是巨大的,那时的投入是“雪中送炭”。但今天,中国已是奥运金牌榜上的常客,乒乓球更是到了“不拿冠军就是新闻”的垄断地位。此时,再投入巨额资金去确保“万无一失”,其所带来的荣誉增量,与过去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这笔钱如果用作“机会成本”分析,其代价是巨大的。同样的资金,如果投入到尚待发展的女子足球、投入到大众体育设施、投入到体育科学研究或青少年体质监测上,所能产生的社会总效益和体育价值,很可能远高于确保第N块乒乓球金牌。

第三部分:反驳与澄清——回应可能的反对意见
当然,任何改革都会面临质疑。以下是对两种最常见反对声音的回应。
反驳观点A:“没有国家前期的培养,他们能有今天吗?”
这种说法有其情感上的合理性,我们必须承认国家“举国体制”在运动员早期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但是,“养育之恩”不能成为要求无期限财务供养的道德枷锁。
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回报模式应该是:运动员在取得成功、获得巨大商业回报后,通过依法缴纳高额个人所得税,以及建立制度化的“反哺”机制(例如,将其商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注入国家体育发展基金),来回报当初的培养。这样,资金就能流向下一代更需要帮助的年轻苗子,形成“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良性循环,而不是停留在对已成功者的无限期“输血”上。
反驳观点B:“乒乓球是国家名片,必须不计成本!”
我们珍惜这张“国家名片”,但维护名片的方式需要与时俱进。一个强大、健康的国家,其形象不应依赖于对某一运动项目的无限额金钱堆砌。
真正的、有生命力的“国家名片”,应该是一个能够自我造血的、繁荣的体育产业。我们应该做的,是推动改革,通过政策引导、搭建平台、规范市场,让乒乓球联赛真正火起来,让俱乐部能赚钱,让球员的价值在市场中得以实现。一个能够不依赖财政、自负盈亏且能创造巨大文化影响力和经济价值的乒乓球产业,才是更强大、更值得骄傲的“国家名片”。
第四部分:建议与展望——通往更健康的体育发展之路
批评之余,更需建设性的方案。改革的总体方向应是:国家体育管理部门从直接的“供养者”,转变为行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
坚定不移地推动职业化改革:以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为核心,真正将其打造成一个商业上独立、运营上专业、观赏性强的职业体育IP。放开俱乐部经营权,吸引社会资本,让球员的薪资与市场价值挂钩,由俱乐部和市场来承担其主要成本与收益。实现国家财政投入的战略转型:将宝贵的财政资金从对顶尖运动员的“全额供养”中解放出来,重新聚焦于以下领域:青少年体育与梯队建设:这是对未来真正的投资。资金应用于建设青训中心,举办青少年赛事,资助有潜力的苗子。全民健身与公共体育服务:这是财政的初心。大力修建社区体育公园、学校体育场馆,开放公共体育设施,让体育真正惠及于民。科研与医疗保障:服务于整个体育事业,而非个别队伍。提升运动科学、伤病防治的水平,造福所有项目的运动员。建立利益回馈与共享机制:设计一套透明的制度,要求从职业化中获益的高收入运动员和俱乐部,将其收入的一部分(可通过税收或专项基金形式)反馈给体育发展基金,用于支持基层体育和冷门项目,实现“先富带后富”的体育版共同富裕。[/ol]结论:回归体育的本源与财政的初心
体育的本源,是增强人民体质,丰富人民生活,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公共财政的初心,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服务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当我们重新审视“国家是否应用纳税人的钱养乒乓球员”这一问题时,我们实际上是在追问:我们追求的,究竟是少数精英头顶上更多、更亮的光环,还是一个民族整体更强健的体魄与更蓬勃的精神面貌?
是时候让我们的“国球”在市场的浪潮中学会自己游泳了。这并非抛弃,而是赋予其更强大的生命力。将纳税人的钱从对少数富豪运动员的供养中解放出来,投向更广阔的天地,投向每一个渴望运动的普通中国人,这,才是对“国球”荣耀最好的传承,也是对纳税人权利与公共利益最深切的尊重。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GMT+8, 2025-10-4 04:42 , Processed in 0.56373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