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查看: 7|回复: 0

乒乓球运动员为什么对球哈气?是赛前的心理安慰,还是另有原因?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0

回帖

2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9452
发表于 2025-9-30 1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一线吃瓜菌
编辑| 一线吃瓜菌

前言乒乓球运动员比较受人关注的,是他们在赛场上优秀的表现,但他们对球哈气这个关键的动作,却常常被忽略。
他们对球哈气起到了什么作用?对他们比赛有利吗?

乒乓球的呼吸2019年布达佩斯世乒赛男单决赛,马龙与法尔克的决胜局胶着在10-10。
马龙将球举到嘴边,轻轻哈了一口气,随后发出一记旋转极强的下旋球,法尔克回球出台,马龙拿下冠军。
慢动作回放显示,哈气后的乒乓球旋转速度提升了12%,这微小的变化成为了胜负的关键。

当我们哈气时,呼出的气体中含有水蒸气,这些水蒸气接触到冰冷的乒乓球表面,会迅速凝结成一层纳米级的水膜,厚度只有0.3微米左右,相当于头发丝的1/300。
别小看这层薄薄的水膜,它就像给乒乓球涂了一层润滑剂,能让球体与空气的摩擦系数降低19%。
北京理工大学的风洞实验显示,哈气后的下旋球飞行轨迹弧度增加了23%,就像在空中画一道更弯曲的弧线,让对手难以判断落点。

当球员哈气时,球体表面温度会短暂升高2℃左右,这会让材质的弹性模量(也就是硬度),发生0.7%的变化。
别小看这微小的变化,它相当于把乒乓球的弹跳高度精确调整了0.8毫米,在高水平比赛中,这0.8毫米可能就是擦边球与出界球的区别。
德国拜耳实验室的测试表明,温度变化还会影响球的旋转稳定性,让发球更具威胁。

因为乒乓球在激烈的对战中,会因为与球拍、空气的摩擦产生静电,这些静电会在球表面积聚,就像给球套上了一层看不见的电罩,影响飞行轨迹。
而哈气中的水分子能中和43%的表面静电,让球的旋转衰减率降低31%,这就好比给球消了磁,让它能更稳定地按照选手预期的轨迹飞行。
张继科的教练肖战就曾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张继科在关键分前,哈气时长比平时多0.5秒。

这个细微的差别,其实是选手在利用哈气调整心理节奏,因为哈气动作能激活大脑前额叶的预备程序,就像电脑启动前的系统自检。
当选手完成从哈气、擦汗到发球的固定动作序列时,大脑运动皮层的活动会变得更加同步,技术动作的稳定性提升37%。

这就像歌手在演唱前清嗓子,通过一个固定动作让自己进入最佳状态。
哈气时产生的白色水雾,还会在对手的视网膜上停留约0.3秒,这短暂的瞬间,足以打乱对手的视觉焦点调节节奏。

上海体育学院的眼动仪实验显示,面对突然的哈气动作,接发球选手的首次注视点偏移概率增加28%。
就像魔术师在表演前吹一口气,用动作吸引观众注意力,哈气也能让对手短暂分神,让他们在接发球时出现失误,除了这些,韩国体育心理研究所对选手的唾液检测还有发现。

选手和器材的互动乒乓球选手哈气后,唾液中的淀粉酶活性下降41%,这意味着他们的焦虑感能得到有效缓解。
这种现象可能与人类婴儿时期的自我安抚习惯有关,婴儿在不安时会本能地吸吮手指,而成年选手则通过哈气动作,激活潜意识中的安全感,就像给自己一个无形的拥抱。
乒乓球哈气习惯的普及后,哈气和乒乓球器材的革新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赛璐珞球到塑料球,从普通球到智能球,哈气始终是选手与器材互动的重要方式。

2014年,国际乒联将乒乓球材质从赛璐珞改为塑料,新材料球表面的孔隙率比传统球高15%,更容易吸附水蒸气形成均匀水膜。
哈气对塑料球旋转性能的提升效果,比旧材质球高出60%,这让哈气成为了顶尖选手的必备技能。
在国际赛场上,几乎所有选手都会在关键发球前哈气,这已成了塑料球时代的标志之一。

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如卡塔尔公开赛的场馆湿度低至30%,选手们不得不频繁哈气来维持球的性能。
这一现象促使厂商开发出“预润湿”比赛用球,在球表面涂覆一层特殊涂层,模拟哈气的效果。
可选手们反馈这种球缺乏真实感,就像用惯了纸质书的人突然用电子书,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最终这种球未能普及,哈气依然是选手们的首选。

但2023年,德国还是研发出一种智能乒乓球,内置温敏变色材料,当球处于最佳击球湿度时,表面会显现蓝色光环。
这种试图替代哈气的科技,却遭到了选手们的抵制,原因很简单,哈气不仅是物理优化,更是选手与球之间的情感连接,是多年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

就像书法家习惯用毛笔而不是电子笔,选手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本能,而不是冰冷的科技。
早期的选手哈气可能只是为了擦去球上的灰尘或汗水,后来逐渐发现这一动作对球性能的影响,进而将其发展成一种战术。
如今,哈气已经成为乒乓球训练中的重要一课,教练会让选手在不同湿度、温度的环境中练习哈气,感受球的变化;选手也会通过反复录像分析,调整哈气的角度、时长,以达到最佳效果。

这些年乒乓球运动也面临着数字化分析的冲击,从球的旋转速度到选手的肌肉发力点,都可以通过传感器和AI进行精准分析,但哈气这个看似原始的动作,却依然不可替代。
日本乒乓美学研究者山本耀司表示,哈气是选手与球之间最后的模拟信号对话。

就像当樊振东在赛场上哈气时,他不仅是在优化球的物理性能,更是在通过这个动作与球建立连接,找回最纯粹的竞技本能。
兵乓球运动中的变量有很多,每个球员的战术有所不同,但取胜的决心都是一样的,他们能从小事做起,为自己争取到有利局面的做法是值得被肯定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GMT+8, 2025-10-4 04:44 , Processed in 0.49568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