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查看: 21|回复: 0

她为我国拿下19枚奖牌后,却在街头抱娃卖菜,无奈低价售卖奖牌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0

回帖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8504
发表于 2025-10-13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一位运动员,一位曾经为国争光、在赛道上叱咤风云的马拉松名将。她用双脚为国家跑回了整整19枚奖牌,为我们争得无数荣誉。
但退役后的生活,却将她推向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赛场”,一个为了生存而挣扎的赛场。
被逼到角落的她,只能低价售卖那块曾经象征着无尽荣誉的奖牌,而且是低价。
她就是艾冬梅。

辉煌的赛道上世纪九十年代末,那时的艾冬梅,是中国田径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从1995年到2003年,在她短短八年的职业生涯里,她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奔跑机器,在国内外各大长跑赛道上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足迹。
她的高光时刻,集中在1999年。

那一年,她势不可挡,先后拿下了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大连国际马拉松赛以及日本千叶公路接力赛等多个分量极重的冠军。
尤其是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冠军,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耀,更是为国家赢得的荣誉。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她总共斩获了19枚沉甸甸的奖牌,其中有10枚都来自国际赛事。

虽然由于年代和记录的原因,我们今天很难在公开资料中找到这19枚奖牌每一枚的详细清单,包括它们具体对应哪一场比赛、在哪一年获得。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想象她当年的英姿。每一块奖牌背后,都是日复一日超乎常人想象的艰苦训练,是跑道上每一次冲破极限的咬牙坚持。
然而,谁也未曾料到,这些荣耀的象征,日后竟会成为她换取生存资本的“商品”。

退役后成了街头小贩2003年,年仅22岁的艾冬梅因为长期超负荷训练,导致双脚严重受伤,脚趾变形,再也无法承受高强度的比赛,只能无奈地选择了退役。
当她脱下那身熟悉的运动服,告别了那条挥洒了无数汗水的跑道时,她以为自己即将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却没想到,等待她的,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旋涡。

退役后的生活,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冠军光环”。
由于伤病,她的双脚甚至无法长时间站立,这让她很难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更让她感到无助的是,作为一名退役运动员,她并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和应有的保障。
生活的压力接踵而至,她需要赡养老人,抚养孩子,家庭的全部重担都压在了她和同样是运动员出身的丈夫身上。

为了糊口,昔日的马拉松冠军不得不放下所有的骄傲和体面。她和丈夫在北京通州租了一个小摊位,开始摆地摊谋生。
他们卖过爆米花,也卖过衣服,在寒冷的北方街头,守着一个小小的摊位,赚取微薄的收入。
这位曾经的冠军,抱着年幼的孩子,在街边叫卖……

最沉重的“售价”摆地摊的微薄收入,对于一个伤病缠身、嗷嗷待哺的家庭来说,只是杯水车薪。
还有一件事,她职业生涯中一笔本应属于她的巨额收入,始终未能到手。这就要提到她与她的前教练王德显之间的经济纠纷。
据多家媒体报道,艾冬梅等一批运动员多年的工资和比赛奖金,都被教练长期控制和侵占。为了讨回本该属于自己的血汗钱,艾冬梅和队友们走上了漫长的诉讼之路。

然而,官司一拖再拖,迟迟没有结果。
眼前的生活却等不及了,孩子的奶粉钱、老人的医药费、一家人的基本开销,像一座座大山压得她喘不过气。
在走投无路之下,一个无比沉重且无奈的念头在她脑海中浮现,卖掉那些曾带给她无上荣耀的奖牌。

2007年4月,艾冬梅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了一篇帖子,公开表示愿意出售自己所有的奖牌,以换取生活费。
她为这些奖牌标定的价格:金牌1000元,银牌三五百元,铜牌仅仅100元。
舆论的浪潮与援手艾冬梅“卖奖牌求生”的消息一经媒体曝光,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震动。

《新京报》、《扬子晚报》等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将这位冠军的困境推到了公众面前。一时间,同情、震惊、愤怒……各种复杂的情绪在社会上蔓延。人们无法相信,一个为国争光的英雄,退役后竟会落到如此地步。
一个公共议题,引发了全社会对于运动员保障体系,尤其是“举国体制”下运动员退役后何去何从的深刻大讨论。人们开始反思,当我们在为金牌欢呼时,是否忽略了运动员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未来?当他们因伤病退役,无法再为国家赢得荣誉时,社会又该如何回馈他们的付出?

无数的爱心人士和企业向她伸出了援手,为她捐款、提供工作岗位。一位匿名的慈善家联系到她,以一个远高于标价的价格买下了她的奖牌,并承诺,等她生活好转后,随时可以赎回。
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艾冬梅的生活终于透进了一缕阳光。
结语她与教练的官司最终有了结果,她获得了一部分经济赔偿。在爱心企业的帮助下,她在厦门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后来还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服装店,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

当生活稳定下来后,艾冬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赎回了那些曾被她无奈出售的奖牌。
它们不再是摆在货架上等待出售的商品,而是静静地躺在盒子里,回归了它们作为荣誉勋章的本质。
永远不要忘记那些曾为我们带来荣耀的身影,更不要让他们在走下领奖台后,迷失在生活的风雨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GMT+8, 2025-11-19 18:08 , Processed in 1.33759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