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查看: 20|回复: 0

美团净利润暴跌89%,京东亏了64亿,互联网补贴战的赢家只有一个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0

回帖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8504
发表于 2025-10-24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5年夏天,一场外卖补贴大战让美团、京东、阿里巴巴陷入烧钱泥潭,京东第二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50.8%,美团调整后净利润同比暴跌89%,淘宝闪购直接放话要砸500亿补贴,京东跟进100亿,美团也投入1000亿应战。

为了抢夺市场份额,这些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巨头依然选择继续烧钱,这种玩法不是第一次了。
十年前滴滴和快的打车大战,就已经验证过这套逻辑、先用补贴垄断市场,再慢慢收割用户。那场战争烧掉了300多亿,打垮了30多家竞争对手,最终重塑了整个出行市场。如今的外卖大战,不过是同样剧本的重演。

资本的游戏规则今年的财报季,空气里弥漫着一股寒意。
美团调整后的净利润毫无征兆地暴跌了近九成,而京东的日子也不好过,净利润同比直接腰斩,甚至传出单个季度亏损可能超过六十个亿的消息。

大家都在问,究竟发生了什么?答案简单又粗暴:补贴。
这场由淘宝闪购计划砸下五百亿开场,京东迅速跟进一百亿,美团被迫豪掷千亿应战的本地生活血战,正在无情地吞噬着巨头们的利润表。

这种烧钱换市场的剧本,为什么总是一遍又一遍地在互联网世界里重演?
时间拨回十多年前,那场同样疯狂的打车大战,或许能给我们一些答案。
这把名为“补贴”的火焰,到底烧掉了什么,又烧出了一个怎样的未来?

补贴,从来就不是请客吃饭那么简单。它更像是一台推土机,由藏在幕后的大型资本方操控,目标只有一个:用最暴力的方式碾平市场,然后按照自己的意图重新画出地图。
战争往往爆发在用户增长见顶的时刻,当所有玩家都在抢夺同一块蛋糕时,肉搏战就在所难免。
十多年前,程维创立的滴滴还在倒闭边缘挣扎,快的也才刚刚起步,但他们背后的资本推手——腾讯和阿里巴巴,早已布好了更大的局。

腾讯投资滴滴,看中的绝不仅仅是打车业务,而是梦寐以求的移动支付入口和消费场景。
为此,腾讯开出了极为优厚的条件:微信的顶级流量入口、超高估值,甚至还有收购保底。
阿里则扶持快的,双方隔空对垒,一场代理人战争就此打响。

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滴滴接入微信支付的那一刻。腾讯给予的巨额推广费用,让滴滴的订单量瞬间反超。
紧接着,便是那场载入史册的烧钱竞赛,双方打出了“永远比对手多一块钱”的口号,滴滴烧掉了14亿,快的烧了10亿,整个打车大战总计消耗了惊人的300多亿人民币。

推土机所到之处,寸草不生。在巨额补贴的碾压下,超过三十家小型竞争者悄无声息地出局。
战争结束前,滴滴和快的两家公司,已经占据了99%的市场份额。
然而,战争的开始与结束,都由不得创始人自己。

当全球网约车鼻祖Uber挟资本杀入中国市场,一场新的消耗战打响。
此时,滴滴和快的背后的共同投资人开始感到不安,他们无法容忍“左手打右手”的内耗。

于是,在资本的撮合下,2015年的情人节,本是死敌的滴滴与快的宣布合并,共同对抗新敌人Uber。而故事的最终章,同样由资本书写。
在软银等投资方的推动下,滴滴最终收购了Uber的中国业务,结束了又一轮惨烈的烧钱。
这场谈判,据说还是由滴滴的柳青和时任Uber中国负责人的堂姐妹柳甄主导完成。资本的意志,最终将市场格局彻底固化。

糖衣炮弹下的众生相补贴创造了一个短暂的乌托邦,在这里,似乎每个人都是赢家。但当潮水退去,谁在裸泳,谁又真的捞到了好处?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无疑是一场狂欢。各种优惠券、满减活动,实实在在地降低了生活成本。
聪明的用户懂得“有需求时薅补贴”,而不是“为了补贴创造需求”,他们是这场游戏里最直接的受益者。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要时刻警惕那些“低价陷阱”。平台可能会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比如悄悄提高配送费,把补贴的钱再赚回来。
对于那些有特色但缺少流量的“小而美”商家来说,补贴期也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平台为了丰富自己的商品供给,会主动给予这些商家流量倾斜和补贴支持,让他们获得订单的爆发式增长。

然而,风险与机遇并存。
一旦过度依赖平台的补贴,当这股资金洪流停止时,订单量可能一夜之间断崖式下跌。
真正有远见的商家,会利用这个窗口期,想方设法将平台流量转化为自己的私域客户,建立社群,这才是长久之计。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上游供应商身上。下游消费的激增,带来了雪片般的订单,规模效应让他们的生产成本不断降低。
可一旦盲目扩大产能,等补贴一停,堆积如山的库存就成了压垮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谁是真正的承压者?答案不言而喻——平台自己。美团和京东的财务数据,就是最痛苦的证明。

它们陷入了一个“无底洞”,补贴投入的增长转化效率越来越低,烧钱吸引来的用户毫无忠诚度可言,谁给的钱多就去谁家。
补贴,成了一个想甩也甩不掉的沉重负担。
说到底,补贴构建的是一个极其脆弱的利益共同体。短暂的红利过后,真正的赢家,永远是那些利用窗口期构建了自身核心能力的参与者。

废墟之上新故事一场惨烈的战争过后,世界绝不会简单地回到原点。
在烧焦的土地上,总会有新的物种破土而出,而幸存下来的巨头,也被迫踏上了全新的进化之路。
持续的亏损和“补贴依赖症”,像一根鞭子,抽打着平台去寻找能够自我造血的商业模式。他们必须回答一个终极问题:不靠烧钱,我们还能靠什么活下去?

于是我们看到,战后的幸存者们开始加速转型。
京东不再仅仅满足于卖货,而是将自己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作为服务向外输出。
美团也开始深入探索即时零售领域的各种增值服务。大家的目标都趋于一致:从过去追求用户规模,转向追求服务价值。

然而,江湖永远不会平静。当年靠补贴打下江山的滴滴,如今同样要面对新的挑战。
谁能想到,抖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会跨界杀入网约车这个看似已经尘埃落定的市场?
这无情地证明,单纯靠金钱堆砌起来的护城河,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坚固。

即便是昔日的王者,也无法高枕无忧。
垄断了国内市场的滴滴,不得不积极寻找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它们一边将目光投向海外,就像当年投资Uber在美国、东南亚和印度的竞争对手一样,在全球范围内布局。

另一边,则将重注押在自动驾驶这样的未来科技上。
补贴战争的终点,并非安逸的躺赢,而是另一场更艰难、更考验内功的创新长征的起点。
热点新闻-美团净利润暴跌89%,京东亏了64亿,互联网补贴战的赢家只有一个(1)
结语回过头看,补贴既不是拯救市场的万能解药,也不是摧毁一切的纯粹毒药。
它更像是互联网发展到特定阶段,资本、平台、商家和用户多方博弈下,必然会发生的一种剧烈化学反应。
它加速了优胜劣汰,但也留下了无尽的后遗症。
热点新闻-美团净利润暴跌89%,京东亏了64亿,互联网补贴战的赢家只有一个(2)
那句被反复提及的话或许道出了真相:你薅到的每一分钱补贴,命运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所有短期的免费午餐,最终都会以另一种形式被偿还。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唯一的出路,或许就是集体摆脱这种烧钱内卷的路径依赖,真正回归到为用户创造真实价值、为产业构建可持续未来的根本轨道上来。
热点新闻-美团净利润暴跌89%,京东亏了64亿,互联网补贴战的赢家只有一个(3)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GMT+8, 2025-11-19 22:12 , Processed in 2.58349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