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查看: 15|回复: 0

在资产波动面前,我们该多久看一次自己的账户?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0

回帖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8504
发表于 2025-11-3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感谢您继续收听新一期【资产所以然】,本期和大家聊聊如何既能长期分享市场上涨带来的红利,又能平稳度过波动期?

上周上证综指终于站上了久违的4000点。就在几天前,当上证综指离4000点仅差一步之遥时,与一位好朋友聊起他的收益如何,这好朋友长叹了一口气,然后说“A股都要4000点了,但我的账户好像并没有收益大涨的感觉”。聊天中体会到了他的无奈。或许和我这位朋友有相似处境的投资者不在少数。

对于这位朋友过往的投资经历,我多少有一些了解——他常常会追高买入已经大幅上涨的板块,尤其爱追涨科技长大板块;另外也喜欢进行大幅度的风格转换和加减仓操作,且不太清楚自己在不同风格或者资产上的持仓比例,没有明确的纪律性约束;更重要的是,他也不太从整体账户的角度跟踪自己财富的整体波动和增长情况,过度关注所持有的单一基金在现阶段是否有较好表现。
今天也想就以上问题,和大家聊聊,在资产波动面前,我们如何既能长期分享市场上涨带来的红利,又能平稳度过波动期。给大家分享五点小建议:

第一,在波动面前我们最需要保持的是理性。
这种理性是建立在对历史的了解基础之上的;有历史数据支持,并且对资产在长期的历史表现、长中短期影响资产价格的波动因素都有充分的了解。我们需要知道的是虽然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有规律;虽然难以预测准确的择时时间点,但从历史规律来看仍有迹可循。因此在市场波动的情况下,建议投资者先保持冷静,可以通过DeepSeek或者其他AI工具,甚至是阅读的方式学习了解历史。再者,也可以通过专业的投资人员了解这些信息以便增强对未来的信心。

第二,当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时,我们需要检查自己的账户是否做到了分散化投资。
这种分散化投资并非是持有多只投资方向趋同的基金。比如我们持有10只基金,全部都集中于A股,甚至全都集中于科技长大风格,那么账户可能就会面临较大的波动。因此在组合中纳入多资产,在任何时候都持有适当比例的多类风险资产(如A股、港股、美股、黄金等)和防御型资产(债券和少量货币类资产),对于绝大部分普通投资者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

第三,检查账户中各个资产及底层基金的配置比例,确保各个资产在合适的配置区间。
对于防御型和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投资者可以参考:风险资产配置比例=100-年龄(PS: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客户可以适当将100调整为105或110)。
接下来检查细分资产的配置比例是否在合适的区间。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上周向我咨询“黄金再次下跌,是否可以再多买入一些黄金”时,我会问她现在已经配置的比例以及未来资金流入的情况等。她和我反馈,她持有的黄金已经占到个人资产的40%。这一比例可以说是相当高的,再增加黄金的配置比例可能不合适,甚至当这一资产再次上涨时可以考虑适当减仓至合适的比重。即便未来黄金价格继续冲高,降低黄金比例可能会让自己觉得没有赚到,这样做也有助于我们提升长期应对风险的能力,并且降低整体财富对单一资产的依赖性。投资更像是饮食营养方案的搭配,适合的、均衡的饮食或许不会让我们在短期有超越普通人的状态或者运动表现,但却可能在长期让我们在循序渐进中受益。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提到的关于黄金的建议并非适合每一位投资者,大家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设定资产比例。

◎ 第四,检视我们财务目标规划的实现情况。
这是大众投资理财最重要的部分。任何投资行为都会对我们的生活、工作甚至情绪、精神状态产生影响。如果进行非理性投资,不仅可能难以实现我们设定的财务目标,甚至还可能影响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如果我们的财务目标偏短期,并且在市场上涨过程中,我们已经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既定财务目标。我个人会倾向于适当兑现收益,而不是随着市场不断上涨,继续对这一账户追加更多的资金并且进行偏短期且较为激进的投资行为,这样做很可能导致我们在短期承担过高风险,甚至无法实现目标。
如果投资者近期追高买入后遭遇市场回调,导致投资接近成本线甚至出现浮亏,此时若已实现多资产分散化配置,则除保持前文所述的理性心态外,可考虑适当延长投资目标的实现期限。同时,建议根据未来现金流状况及当前各类资产的配置比例、估值水平等因素,逐步提高储蓄比例,并合理安排各资产的定期定额投资,直至达到理想的配置结构。

◎ 第五,还是建议大家逐渐建立长期规划、长期投资的理念,减少对于账户的短期关注。
如果我们已经做到了分账户、多资产配置的分散化投资,且维持各个资产的配置比例在合适的范围,并没有发生过度倾向于某个单一资产或者单一基金的情况,那么对于长期投资的账户,需要尽可能做到至少三年,甚至是五年或更长时间的投资,定期跟踪各个资产的配置比例是否在合适的水平,并且始终保持从整个账户的角度监控我们的财富增长情况。
有研究显示,当投资者越频繁检查账户,尤其关注单个资产或基金的涨跌情况,将越难以长期持有,甚至很有可能降低风险资产的敞口,从而难以实现长期投资目标。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出,每年查看账户的投资者要比每月查看账户的投资者更注重长期增长,而每月查看账户的投资者可能更注重防御,从而更容易产生短期追涨杀跌行为。

图1:反馈频率对股票和债券分配的影响

数据来源:《金钱,简化》,由Thaler、R.H.、A.Tversky、D.Kahneman和A.Schwartz进行的研究,“近期和损失规避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实验测试”。

最后,想给大家看看这幅图,从不同周期观察A股的走势,可以发现如果投资者选择宽基指数,坚守一定的投资纪律,根据储蓄状况合理安排定投,或许能达到“无为而治”的效果。随着观察日期从每日、每月再到每个季度,甚至是每年,我们或许会发现很多历史上的单日大幅下跌似乎只是长周期中的一次小波动,如果不仔细梳理或者问人工智能,我们甚至不太可能记得历史长河中的那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但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因为金融危机等极端情形,或高估值带来的回调风险可能是需要提前预判并做适当防范的。

图2:不同观察周期下的A股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大类资产投资年报》Peng Chen,Roger Ibbotson.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GMT+8, 2025-11-18 14:00 , Processed in 0.76255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