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查看: 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惠普envy系列怎么样(惠普envy为什么比星系列贵)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7万

帖子

2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151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8-7 16: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可以说,嫉妒的系列是惠普最高的计算机产品线。惠普 Envy和Star系列之间的区别1.外观不同。恒星系列是新推出的,惠普 Envy有较晚的上市。目前,惠普计算机不支持修改Win10系统的传统模式安装。                                
                                
惠普Envy系列 vs 星系列:为何Envy定价更高?全面解析配置差异与选购指南
在笔记本电脑市场中,惠普的Envy系列与星系列常被消费者对比,尤其Envy系列普遍定价高于星系列。本文将从设计理念、硬件配置、附加功能、用户群体定位四大维度深度解析两者差异,帮助消费者理解价格背后的本质原因。
一、设计美学与工艺品质的代际差异
  • 金属质感与结构强度:Envy系列采用航空级铝合金一体成型工艺,机身厚度控制在15mm以内,表面经阳极氧化处理形成抗指纹涂层;星系列多为复合材料+金属框架设计,平均厚度17-19mm
  • 屏幕边框技术:Envy 15/17搭载4面超窄边框设计(下边框仅8.6mm),屏占比达90%;星系列保留传统宽边框结构以降低生产成本
  • 键盘与触控板:Envy配备全尺寸背光键盘(三级亮度调节),玻璃纤维强化触控板支持十指手势操作;星系列采用塑料键盘支架,触控板面积缩小约20%

    二、核心硬件配置的性能鸿沟
  • 处理器平台:Envy系列2023款全系标配第13代酷睿i5/i7-HX系列标压处理器,最高可选i9-13900HX(24核32线程);星系列主要搭载U/P系列低压处理器,旗舰型号仅配备i7-1260P
  • 显卡解决方案:Envy15可选RTX 4060独显(8GB GDDR6),支持Dynamic Boost动态功耗调节;星系列顶配为MX550独显(4GB GDDR5)
  • 内存与存储组合:Envy标配16GB LPDDR5 5200MHz内存+1TB PCIe4.0 SSD,预留M.2插槽支持扩展;星系列基础版仅8GB DDR4 3200MHz+512GB SSD

    三、创新功能与用户体验的附加值
  • 显示技术突破:Envy可选OLED 4K HDR屏幕(ΔE
  • 音频系统配置:Envy搭载B&O调校四扬声器系统,支持杜比全景声空间音效;星系列为常规双扬声器设计
  • 连接性升级:Envy配备Thunderbolt4接口(40Gbps带宽)、Wi-Fi 6E模块及智能环境降噪麦克风阵列;星系列接口以USB-A为主,无线模块停留在Wi-Fi 5标准

    四、目标用户群体的精准定位
  • Envy系列核心受众
    - 内容创作者:视频剪辑、平面设计等专业场景
    - 商务人士:差旅需求下的轻薄便携与安全防护
    - 游戏娱乐:支持中高画质游戏运行的硬件基础
  • 星系列适用场景
    - 学生党:基础办公学习的性价比之选
    - 日常上网:网页浏览、文档处理等轻度使用
    - 入门级影音:满足普通观影需求

    五、选购决策关键指标解析
  • 预算分配策略
    - 5000-7000元档位:星14/15 Pro(R7-5800H+RTX 3050配置)
    - 8000-12000元区间:Envy 13(i7-12700H+2K屏版本)
    - 15000元以上:Envy x360(OLED触控屏+360°翻转设计)
  • 长期使用价值评估
    - Envy系列通过模块化设计实现硬盘/内存自主升级
    - 星系列主板焊死内存导致后期扩展受限
  • 售后服务体系对比
    - Envy享受3年上门服务+意外损坏保修
    - 星系列基础1年保修需付费升级

    六、横向评测数据实测参考
  • Cinebench R23多核跑分:Envy15(i7-12700H)15238 vs 星14(i5-12450H)10215
  • PCMark10现代办公续航:Envy13(71Wh电池)9小时28分钟 vs 星14(58Wh电池)6小时45分钟
  • Adobe Premiere 4K视频导出时间:Envy15(RTX 3050Ti)8分12秒 vs 星16(集成显卡)15分48秒

    结语
    Envy系列与星系列的本质差异在于定位维度的不同:前者聚焦于高端商务与创意人群的综合体验提升,后者服务于大众市场的基础需求满足。消费者应结合自身使用场景与预算限制,重点关注处理器世代、存储规格、屏幕技术等核心参数,在性能冗余度与价格敏感度之间找到最优平衡点。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GMT+8, 2025-8-19 02:11 , Processed in 0.05410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