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查看: 9|回复: 0

有没有必要买重疾险,这不是个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0

回帖

2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9464
发表于 2025-10-1 0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有没有必要买重疾险#

一、先说三个案例昨晚九点多,林林给我发语音:“医生说下周手术,怎么办呀,这一病就好几个月都没法上班,又没什么存款,未来几个月要咋活?”她典型的社畜,今日有酒今朝醉,没什么存款,一个人租房,资深猫主子一名。虽然医保和医疗险能报掉大头,可房租要照付、吃喝拉撒、猫粮猫砂……这些都报销不了。她有些着急:一场病,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恐怕不光要吃糠咽菜,还得背负一屁股外债。
老吴,小店老板。父亲中风,现实的条件是请不起护工,母亲年迈无法陪护,只能自己到医院陪护,这一陪护就是三个月,意味着要歇业三个月,三个月没有收入。而房贷、货款、门面租金却一样都不能少。他说那段时间天天陷入巨大的焦虑当中。
小陈,互联网产品经理,收入虽然还可以,但正准备结婚:彩礼、房贷、装修、酒席,那哪儿都是花钱的地方,手头紧巴巴的。偏偏屋漏偏逢连夜雨,自己又突然确诊淋巴瘤。不说治病要花一大笔钱,单单是彩礼、房贷、装修、酒席等等这些不得不继续支出的费用就足够把他压垮。
通过以上三个故事我们会发现一个共性:拖垮普通家庭的,往往不是看病的费用,而是【治疗之外的隐形成本】——收入中断、房租房贷、孩子学费、家人误工,还有一堆细碎但必须花的钱。重疾险要解决的,正是这段【没人管、但必须花】的资金空档。

二、重疾险到底有什么用重疾险就是在你最难的那几个月,给你一笔钱,让你熬过这最难熬的一段时间。而且这笔钱怎么花你说了算:看病、休养康复期的日常开销、房租房贷与学费等刚性支出、你和家人的误工损失都由你说了算。医疗险报销的是“已经花出去”的治疗费用;重疾险补的是【收入断档】。
三、大家犹豫的三个点其一:怕“买了赔不了”。
确实有人踩雷:产品被吹成万金油、买得不匹配,或投保没如实告知。解决思路其实很简单——看合同。只要如实告知,出险时符合疾病定义或手术条件,就按合同给付。实操四步:投前核保、资料留痕、按清单备齐申请材料、关键沟通走书面记录。流程走正,理赔就没那么难搞。
其二:觉得“太贵”。
贵不贵,取决于它替你顶哪段。用一笔小额确定的钱,换关键时刻一笔确定的现金。现在的重疾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定期重疾,适合手头紧的,可以先保到七十岁,把风险最高的阶段兜住;一种是终身重疾,适合手头宽松的,直接保终身。总之先买上,等条件合适了再补充。
其三:“我有医疗险了,还要重疾险吗?”
不重复。一个是报销,一个是给现钱。住院费可能报了,但没人给你“收入损失补贴”;这就要靠重疾险来补。
四、我到底需不需要?两步自测第一步:算“现金流缺口”。
保额大致 ≈ 预计自付和特药 + 六到十二个月家庭固定支出 + 六到十二个月个人收入缺口。多数家庭会落在三十万到五十万;房贷重、收入波动大,再往上加。
第二步:看“职业与责任”。
自雇、开店、自由职业,高风险岗位、恢复期较长的工种,有房贷要养家、典型夹心层,这些群体更需要一笔【可自由支配的应急现金】。
五、怎么买不踩坑其一:看关键条款,不被包装晃。
恶性肿瘤等高发病定义要清楚;轻中症赔付比例和次数够用即可;【被保人豁免】很关键(出险后可以免除后续的保费);等待期常见九十天,越短越友好;肿瘤二次赔、心脑血管二次赔是加分项,按预算选。今年九月开始,很多公司的重疾险把轻、中、重症都做了拆分,包括保费豁免。可以单独只购买重症,相对来说保费比以前要低了一些。
其二:保多久。
预算紧: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又或者十年二十年都可以,性价比高;预算足:一步到位保终身,这样更省心。这只是一个按实际情况的取舍,不是对错题。
其三:健康告知别侥幸。
如实,是底线。隐瞒相当于给合同埋雷。现在不管是体检还是看病都是联网的,既往病史是很容易查出来的,一旦隐瞒,即便是法院也不会支持你。
其四:预算比例要适度。
一家人的总保费,应当在家庭年收入的合理区间里,保险是为了生活更稳,而不是为了把生活勒到发紧。
六、谁该先上车,谁可以稍缓优先:有房贷要养家、收入波动大的自雇和个体、需要陪护成本的家庭结构、高发病家族史但当前体况良好的成年人。
稍缓:学生或刚入职且预算很紧者——先把医保、意外险、百万医疗打底,再视预算补重疾;正在治疗或体况不稳定者——先做正规核保评估,别盲投。
七、一个“刚好够用”的顺序基础层:社保按规定交好;
医疗层:一份靠谱的百万医疗兜住大额住院;
现金流层:重疾险覆盖治疗期与休养期的生活现金流;
家庭责任层:有房贷或孩子,再加定寿兜住“万一不在”的风险。
顺序可灵活,但【把现金流断档补上】是硬要求。
八、今晚两分钟任务(做完心里更有底)把你现有保单翻出来:一看保额能撑几个月固定支出;二看有没有被保人豁免;三看等待期和疾病定义是否与你的理解一致。差多少,下一步就补多少。
九、写在最后买重疾险,不是乌鸦嘴,而是成年人给自己预留的一份体面:让那几个月不用被钱逼到墙角,不用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借钱。先把关键风险兜住,等日子宽裕了,再把它打磨得更漂亮一些。
【提醒】本文为通用科普和经验分享,具体保障与理赔以合同约定为准;如有既往病史、特殊职业或近期体检异常,建议先进行正规核保评估与方案定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GMT+8, 2025-10-4 10:43 , Processed in 0.40493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