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查看: 7|回复: 0

[复制链接]

7万

主题

0

回帖

2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27956
发表于 2025-10-2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4年珠海航展上,歼-35A的首次公开亮相引起了不小的动静。这款隐身战机的参数罕见曝光,连央视都直接提到了它的最大起飞重量和雷达反射面积。

歼-35已经开始批量服役
这些以前被视为高度机密的内容,如今被公开展示,说明这款战机已经不是“只供自用”的阶段,而是准备走出国门、推向市场。
更关键的是,外界普遍认为第一个“接盘”的国家,可能就是中国在军贸合作中最稳定的老朋友——巴基斯坦。
这背后的逻辑,不只是买卖关系那么简单,而是牵动着南亚、中东甚至全球军事格局的一步大棋。
歼-35的登场,不只是“技术炫耀”从歼-20到现在的歼-35,中国第五代战机的发展一直在稳步推进。但歼-35与以往不同,它一开始就被赋予了“可出口”的战略属性。

官媒公布的歼-35最大起飞重量
2024年年底,被媒体称作“歼-35A”的型号首次出现在珠海公开活动中,随后央视在一档栏目中罕见地提到了它的核心技术指标。这一举动,本身就透露出政策层面对这款飞机国际化路线的认可。
这款战机最大的特点,就是隐身能力强、适应性广。从目前公开的画面和技术简述来看,它不仅能在陆地机场起降,还能配合航母使用,具备了空军和海军双重平台的可能。这种“一机多型”的设计方式,很少见。更罕见的是,中国此次并没有刻意遮掩,而是主动拿出了这些技术卖点,似乎在向潜在客户展示:我们有货,欢迎选购。

过去中国的高端武器出口相对保守,尤其是涉及五代机等级的装备,基本只用于国内部队。现在态度明显转变了,歼-35的公开不仅是展示成就,更是释放信号——这款战机已经可以走向国际,是时候开启商业化通道。
巴基斯坦:不是巧合,而是预判之中的“首单”巴基斯坦对中国产战机的接受程度,一直都很高。从上世纪到现在,两国在航空工业上的合作几乎没有中断。2022年,巴基斯坦空军首次成批列装歼-10CE,并在后续的联合演习中表现出稳定性和可靠性,外界普遍认为这是为引进更高级别装备打基础。
2025年初,巴基斯坦政府高层在一次公开军工展会上表达了对歼-35的浓厚兴趣,甚至有军方人士明确表示,未来五年内将重点提升空中隐身作战能力,而这类战机正是其采购计划的核心。从这点看,巴基斯坦对歼-35的关注,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早有准备。

现实上,巴基斯坦面临的空中压力也确实不小。印度空军近几年持续进行军备升级,法国制造的“阵风”战机已经陆续到货,下一步还在谈引进先进无人作战系统。在这种环境下,单靠三代机确实难以维持空中优势,尤其是面对未来区域冲突时的长时间作战能力,歼-35这种具备隐身、远程打击和多平台适配的五代机,正好补上了这块短板。

更有意思的是,巴基斯坦和沙特之间的防务合作正在升温。2024年年中,两国签署了一项涵盖联合训练和协同防御机制的协议,虽然没有明确说“买飞机”,但这类合作方式很容易演变成“你出钱我出人”的合作模式。也就是说,沙特出资,巴方采购,中国供货,这种三方合作的路径已经具备现实基础。
这笔交易的背后,是一套完整的区域安全布局从外表看,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军机交易,但实际影响远不止于此。如果歼-35真的出口巴基斯坦,它可能会成为中国第五代战机首次进入海外实战环境的机会。相比国内训练,这种“用户级使用”能更快地暴露系统弱点,也能更真实地积累数据,对后续改进和优化非常有价值。


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模式给了中国一个极为灵活的战略触角。中东地区历来是大国博弈的主战场,尤其是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半岛这些能源通道,谁能掌握制空力量,谁就能在关键时刻掌握主动权。如果能通过巴基斯坦这种“第三方”,建立起一套间接保护机制,不需要出兵,也能起到威慑作用。
2025年初,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存在虽仍具规模,但其“绝对控制力”正在被消耗。以色列的F-35部署已经成型,伊朗在推进本土无人机项目,沙特则在寻找新的安全保障方式。

伊朗空军
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在武器出口上的“绑定式”政策越来越让人感到不安。不少国家在引进美国装备后,发现自己不仅要接受特定软件系统,还得配合使用美国指定的操作规程。
如果歼-35能顺利落地巴基斯坦并形成战斗力,那它就不只是卖了一架飞机,而是打开了一条新的国际军贸路径。
军贸之外,是规则制定权的“悄悄推进”随着歼-35准备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的角色也在悄然转变。过去是制造者、参与者,现在正在向规则制定者靠近。军贸不是普通买卖,而是一种涉及战略、政治和地缘安全的系统工程。谁的装备进入市场,谁的规则就更容易被接受。
2025年,全球军贸市场竞争激烈。美国、俄罗斯、法国都在加紧推销各自的装备,而中国则希望通过性能、价格和服务的平衡,建立起一套新的国际合作模式。歼-35的出口,不只是一个产品的出海,而是一次战略思维的输出。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并没有急着铺货,而是选择“慎重出口”。官方多次重申,出口高端装备要看对象、看地区稳定性,也要看长期合作关系是否成熟。这种态度本身就是在传递一种负责任的国家形象,同时也为后续可能的多边合作打下基础。
不少观察人士也注意到了这一点:中国的军贸策略越来越像“打包服务”,从培训到维护,从零部件到战术体系,都尽量做到“一站式”解决。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客户更依赖,合作也更稳定。但坏处是,一旦出口对象不靠谱,后果会更加复杂。

歼-35的第一笔外贸订单,很可能不会是最大的一笔,但一定是最关键的一步。从技术展示走向市场开放,从局部合作延伸到区域安全,这款战机背后的意义已经远远超过它本身的作战能力。它是中国高端制造走向世界的缩影,也是中国在国际军贸格局中寻找新定位的标志。
对普通人来说,这事听起来离自己有点远,但它其实正在影响着我们每天用的油价、看到的新闻热度,甚至是未来十年的国际安全形势。在这个越来越复杂的世界里,一架飞机的去向,有时能看出一个国家的战略方向,也能看出全球格局的细微变化。歼-35会不会飞出国门、飞向中东,我们拭目以待,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盘耐心的大棋,已经悄然落子。
信息来源:
珠海航展2024:2024年11月,中国珠海航展中歼-35A首次近距离公开亮相,央视军事频道随后在专题报道中罕见披露其部分性能数据,包括最大起飞重量和雷达反射面积(RCS)---央视军事频道、新华社、环球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GMT+8, 2025-10-3 04:25 , Processed in 0.34658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