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查看: 27|回复: 0

[技术] Xray X1’25 与 HUDY 海绵胎测试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0

回帖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8504
发表于 2025-10-13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上周末,Martin Hudy 专注测试 Xray X1’25 方程式赛车,搭配全新 HUDY 海绵轮胎,目标是为车队车手及客户开发一套适用于地毯赛道的基础设定。随着这款轮胎在 Hudy Series 方程式组别中重新受到关注,我们希望提供一个稳妥、易上手且具竞争力的起点。

随着 HUDY 海绵胎的回归,方程式组别再度焕发活力。我希望确保每位车手都能拥有一个可靠的基础设定,让他们在开箱即跑时就能充满信心并保持竞争力。以下是我在测试后推荐的设定:整车操控中性,易于驾驶,平衡感出色且可预测。由于 Hudy Arena 的赛道抓地力本就很高,我选择使用 实心后轴(Solid Axle),以强化转向反应与油门输出时的加速性能。 轮胎涂胶策略 – 关键细节 测试中最关键的部分之一是前轮的涂胶范围。随着赛程进行、抓地力上升,我注意到在末段出现明显的加油过度转向(on-power oversteer)。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不仅在胎肩上涂胶,还应沿胎壁边缘延展涂层。

经过多次测试,我发现理想的涂胶宽度约为 4.5mm。
• 若少于此数值,车辆在后段会逐渐出现过度转向;
• 若多于此数值,车辆会变得迟钝,产生严重的推头(understeer)。
对于低抓地力赛道,仅在胎壁上涂胶可能已足够——但我强烈建议在长时间跑动中密切观察轮胎表现。若几分钟后出现转向过度趋势,调整前轮涂胶是一个快速且有效的解决方案。
底盘对比 – 碳纤 vs. 铝合金
我测试了碳纤与铝合金两种底盘版本。圈速表现几乎一致,但在高抓地力环境下,铝合金底盘的稳定性更好。不过,碳纤底盘仍具竞争力,且驾驶感受同样轻松。如果你从柏油赛场转战地毯赛,仅拥有碳纤底盘也无需担心——依然能保持完整竞争力。

其他设定要点
• 将前悬垂行程(Front Droop)调至最大,以缓和转向响应并提升通过连续弯(chicane)时的稳定性。
• 对比多款前翼后发现,Ehrbar Engineering 前翼提供了最中性的操控特性,使车辆更易掌控。

赛道见! 我将在本周末于捷克的 Hudy Series MR Cup 使用 X1’25 参赛,并将在下周于 Hudy Arena 再次出战。如有任何设定疑问或想交流经验,欢迎在赛场上与我交流或留言,我非常乐意提供帮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GMT+8, 2025-11-19 19:32 , Processed in 1.65402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