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查看: 22|回复: 0

在新加坡,听听各国政要专家学者怎么看待世界变局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0

回帖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8504
发表于 2025-10-14 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谢绝转载。
现在网上越来越难听到多元的观点了。
我们的算法、社交圈,把我们困在了一个个“信息茧房”里,
我们的网络环境,让多数人不得以保持更深的沉默。
很多观点的交汇只能发生在线下、闭门、专业的环境。

所以前阵子我特意去了一趟新加坡,
参加财新国际和新加坡政府合作举办的亚洲愿景论坛,
我很想听听各国政要专家们,
会怎么看待当今的世界局面,
看待中国的经济对策。

很有意思的是,我记得在东升西降这个问题上,
当时台上五位国内外政经的专家,
有两位国外的给出了no的答案。
这或许能让我们看到,国际社会对中国崛起的这种复杂心态,
看到东西方在面对同一趋势时,也存在一些根本性的认知差异,
就像香港前证监会主席沈联涛教授所言,
我们真正面对的问题,其实是观点或叙事上的冲突

西方观察家可能更倾向于用自身熟悉的经政治模型来解读全球格局,
比如美前财长萨默斯觉得,全球体系的失序和大国角色的混乱,是最让他夜不能寐的,
比如凯投宏观的Julian认为,
以前海外观察者看中国内需来判断风险,
现在反而要审视把中国作为供应链上游是不是有风险,
在出海问题上,西方的观点就是你不能贪婪地想要获取所有的市场份额,
这些的确是很容易引发贸易摩擦的,
高层其实深知这一点,商务部最近就在呼吁在美中企要反对“内卷外化”。
而从东方视角来看,
像中金首席策略师,他看到的是中国经济的“四”大根本优势:
4亿中产;
周均工时49小时的劳动力,美国同期仅34小时;
完备的基础设施;
以及最关键的全产业链优势。

不过,打个岔,真的工作越久就越好吗?
北大国发院副院长张丹丹教授就不这么认为,
这一点我比较赞同张教授。
其实更多时候,世界是复杂且多面的,
就比如在东升西降投了yes票的吉尔吉斯前总理,
他还在现场给了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拷问,
“中国不能假装不是超级大国,
但问题是:中国想成为哪一种超级大国?”
因为新世纪成为世界领袖的关键,不是靠供给,而是由需求所驱动。
大家希望一个够强的大哥,是能带着小弟们一起吃香喝辣的。
所以,世界的答案并不是yes和no这么单一片面的,
就像现场很多小国的领导人、研究者,
包括全球投资人,都表达了不希望选边站,
大多数国家都希望能和新加坡一样,
采取一种对“中美竞争双方都有利”的生存战略,
只是没有人能和新加坡做得更早也更好罢了。

投资人就更是了,
大家看的是回报率,是关注风险和预期调整带来的溢价。
就像今年的大A、人民币以及香港市场的机遇。
大家要的是想和谁做生意就和谁做生意的自由,
外资的走和留,很多时候不完全是地缘风险,
只是你的市场投资回报率够不够高而已。

大家没有回避旧秩序的崩坏,
萨默斯说,川普批美联储,其实是一场风险极高的游戏,
他想营造一种“经济不行、错不在我”的叙事,
黄金的猛涨,是对美元的不信任,

另一个更崩坏的事实,他不得不给出一个建议,
今天在美国要做大生意,
你最好能和川普圈子里的核心人物打上交道。
全球体系的失序,背后是各国实力的改变,
就比如欧洲今天的式微,
吉尔吉斯斯坦前总理犀利点评,
欧洲已经在美国数十年的补贴下成为了任性的孩子,
逐步失去竞争力,
如果再无强有力的领导者政治家,欧洲只会沦为一个世界的博物馆。

我真切地感受到,
很多前沿、最核心的观点,
平时都无法在公开场合被完整地表达。
财新的论坛已经是属于国内极少数能容纳不同声音、能进行深度对话的非官方平台,
我们还是需要这些更多元的视角,
来让我们对世界有更完整的认知。
我们普通人,怎么才能听到这些声音?
国内财经媒体,我一定是首推 财新,
专业,冷静,客观,够猛,高信息密度,
出过很多具备风向标意义和公共影响力的大作,
新闻行业的和关注金融圈的人都知道财新的威力。
在这个越来越需要专业判断的时代,
信息筛选,是一种必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GMT+8, 2025-11-19 23:09 , Processed in 2.79465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