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查看: 19|回复: 0

温铁军:印度经济将超越中国?别被西方宣传误导了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0

回帖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8504
发表于 2025-11-1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温铁军1951年5月生在北京,家里祖籍河北昌黎,那地方是典型的北方农村,土地还算肥沃,但日子过得紧巴巴。他小时候在北京城区长大,周围都是老胡同和热闹街道。1968年,国家号召知青下乡,他去了山西乡村插队,那儿山地多,田地在坡上分布,劳动条件苦。他在那儿干了11年农活,种小麦玉米,帮着挖渠引水,亲眼见识农村的穷苦和辛苦。这段经历让他对基层农业有了切身了解。1979年高考恢复,他考上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在海淀区校园里上课,建筑老旧但氛围浓厚,毕业于1983年,拿了法学学士学位。之后进中央机关搞农村政策研究,天天处理文件,
下乡调研,到偏远地方走访农户,记录土地和产量数据。1995年转去中国农业大学读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实验室设备全,埋头钻研经济学,2000年拿到管理学博士,论文写乡村经济转变。2004年,他当上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还兼乡村建设中心主任,负责行政和项目,带队到农村考察基础设施。
2013年,他卸了院长职务,但留在人大做教授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带博士生,专攻乡村可持续发展。多年来,他走访农村多,组织调研,出版书分析农业转型,影响了政策和学术圈。现在他是人大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还管《中国改革》和《改革内参》杂志社,当社长总编,是知名三农专家。

谈到印度经济会不会超过中国这个事儿,温铁军在2021年1月的讲座里直言,别太当真,尤其是那些西方宣传的说法。印度最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确实快,数据上看挺亮眼,但这不等于它就能稳稳变成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很多人这么想,大概是盯着GDP数字追风,忽略了底层的结构性问题。
印度社会结构特别杂,种姓制度根深蒂固,宗教冲突频发,北方南方习俗语言都不一样,超过20种主要语言,这让全国统一政策推行起来费劲。比方说土地改革,印度独立后试过几次,但地方势力大,农民拿不到公平份额,导致农业落后,农村贫困率高。工业化进程慢,城市化也跟不上,贫民窟到处是,基础设施弱。
温铁军调研过印度好多次,发现西方媒体描述往往片面,夸大潜力,实际印度现代化不是简单抄西方教科书就能行。市场经济制度在那儿水土不服,因为文化因素干扰大,不能有效推进工业和城市发展。如果现代化核心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印度到现在还卡壳严重。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这个概念,主要跨国公司炒作,为了推全球化,吸引投资转移。印度本土学者和官员倒没怎么大肆宣扬,他们更关注内部调整,像改善教育和基建。
中国人容易把印度当主要对手,觉得它会超车,可能是太信西方意识形态宣传了,那些东西带偏见,目的转移视线。从做过大量印度调研的人角度,这个说法依据薄弱。印度增长和中国崛起有联系,中国人口基数大,劳动力多,沿海快速搞加工贸易,外向型经济,吸纳全球订单,被称世界车间。但中国保持城乡平衡,内地农村劳动力流向沿海,避免了印度那种城市过度拥挤。中国产业资本总量大,制造业链条全,印度则靠服务外包和IT拉动增长,底层农业和制造业弱。
温铁军强调,理性看数据,别盲从外部声音。印度要调整,得面对社会复杂性,种姓和宗教问题不解决,现代化难提速。中国经验是劳动力资源用好,基础设施连通城乡,形成完整链条。印度官员也知道这些,但执行阻力大。西方宣传印度潜力,背后是跨国公司利益,推动资金流动。中国人别太在意这些说法,专注自身发展路径。
印度经济增长数据虽高,但服务行业占比大,制造业弱,农业占就业70%却产值低。温铁军指出,印度独立73年,工业化停滞,限制因素多,如种姓制排斥底层劳动力,高技术和高资本排斥穷人参与。印度92%人口在灰色地带,正式经济覆盖少,黑市和非正规就业多。这和西方描述的“新兴大国”形象差远了。中国通过大规模基建和劳动力动员,避免这些坑。印度土改失败,至今无法推行,大地主控制土地,小农难翻身
。中国50年代就完成土改,奠定基础。印度未来路径,得本土化调整,不能全盘西化。温铁军去印度观察,发现西方误导多,夸大民主优势,忽略社会分裂。印度经济增速靠外包,但疫情暴露脆弱,供应链断裂快。中国产业链韧性强,恢复迅速。跨国公司推印度替代中国,但实际转移难,印度基建和劳动力技能跟不上。中国别慌,保持战略定力,城乡协调发展。印度要成大型经济体,需解决内部矛盾,教育普及和就业公平是关键。西方宣传带节奏,中国学者调研后觉得不实。印度学者也承认,这些说法多外部炒作,本土更务实。

2013年后温铁军专注教学和调研,继续在人大带学生,组织乡村项目。2022年,他参与粮食安全话题,推动农业数字化。2023年,在高校讲座分析全球化危机和中国转型路径。2024年,评论中俄农业合作,指出粮食金融化风险。
温铁军对印度经济的看法,提醒大家看本质,别被表面数据忽悠。印度有潜力,但结构性难题多,社会复杂性让现代化慢。中国路径不同,劳动力优势和基建强,城乡联动好。西方宣传全球化时,常夸印度,目的是资本流动。
中国人理性对待,专注内部调整。印度调整需时间,种姓和宗教问题不解,增长难持续。中国经验可借鉴,但各国国情不同。温铁军调研强调,实地看才知真相,西方描述常误导。印度官员专注内部,像莫迪改革,但阻力大。跨国公司投资印度,但回报不确定。中国产业升级,避开低端陷阱。温铁军观点接地气,基于调研,不是空谈。
印度经济增速7%左右,但通胀高,失业率超8%,青年失业更严重。中国控制好这些,增长稳。印度服务出口强,IT邦加罗尔发达,但全国不均,农村落后。温铁军说,中国世界车间地位稳,因供应链全。印度试建特区,但官僚主义拖累。西方媒体炒印度超中国,2023年印度GDP超英国,但人均低。中国人均更高,民生好。
温铁军警告,别信意识形态宣传,调研显示印度工业弱。印度种姓制影响就业平等,高种姓占优势职位。土改失败,土地集中,农民债务重。自杀率高,农业危机深。中国避免这些,通过政策支持小农。印度未来若推改革,或有进步,但短期难超中国。温铁军践闻录系列,分享调研心得,帮大家理清思路。
经济增长快不代表一切,社会基础弱,现代化卡壳。中国经验是统筹城乡,劳动力高效用。西方宣传别全信,多调研多思考。印度有其路,但别指望速成。中国稳扎稳打,才是王道。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GMT+8, 2025-11-19 00:58 , Processed in 5.50698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