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查看: 17|回复: 0

今年冬天冷吗?别信传言,国家气候中心给你交个底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0

回帖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8504
发表于 2025-11-2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朋友圈最近又开始“炸锅”了,满屏都在嚷嚷,这个冬天要让人冻到怀疑人生。什么“超级冷冬”,什么“冻哭了”……每隔一阵子就有这种“雷人预言”,朋友圈里转发得比抢红包还勤快。一时间,羽绒服价格直线飙升,暖宝宝成了硬通货,好像过几天就是冰河时代。说实话,看多了这些消息,我都有点想跪下给气候专家磕头,让他们赶紧出来给大伙儿的心情“降温”一下。

结果,还真不辱使命,国家气候中心这回没让大家等太久。专家们直接翻脸认清事实:今年冬天可能会比往年冷一点儿,但那些“超级冷冬”的戏码,纯属夸大其词。整天把拉尼娜现象、极端天气拿来吓唬人,实际上真实情况远没那么严重。气象圈子的朋友都笑了,这年头,一个拉尼娜就被炒得跟宇宙黑洞似的,好像所有冷空气都四面八方地往中国冲。我只能说,朋友圈的造谣能力,已经到了“脸皮厚吃个够”的境界。

说起这个拉尼娜,不少人还真会拿出来装门面。太平洋海水温度变了,就能推测全球冷暖?气象专家早就警告过,这只是一根稻草,连气候判断的门槛都没摸到。你还得看北极海冰是不是偷懒没融化,欧亚大陆积雪有没有厚到拖拉机都开不进去,气候因素一个比一个能捣乱。去年拉尼娜也搅局,结果冬天却热得像烤肉店,现实每天都在无情戏耍“网络气象大师”。
我倒是挺佩服普通人对极端天气的执着,这种心理一发作,比商家促销还猛:有人家里的取暖器都快堆成小山,空调买两组,生怕自己一天没电就得抱着暖宝宝哭。据说去年北方大妈排队买热水袋,卖家都快笑岔气。殊不知,这些设备能不能用上还得看老天爷赏不赏脸,多囤点充其量只是给柜子添了点杂物。真正的保暖秘诀是什么?不是拼命买电器,而是把门窗该堵的缝全堵死,别让冷风钻进屋,还防止晚上睡觉突然冻醒,老寒腿都差点“重出江湖”。

最新气候预测还亮出一个关键信息,今年气温总体偏低,极端严寒未必持续到春节。常常有阶段性寒潮突袭,比如去年12月那波冷得人生都要重新排序的寒潮,三两天没影了,留下一大堆“狼狈保暖史”。专家推荐的穿衣方式“洋葱式穿衣”,一套上身,流行指数爆棚,随时增减才是真正的人类智慧。北方记得防风,南方湿冷才最狠,用保暖内衣加持能救命,别总等自己冷得要跪了才反应过来。
老人和孩子更是敏感群体,尽量在太阳露脸后出门,不然分分钟被冷空气教学“人生没有容易的季节”。南方的小伙伴千万别小瞧湿冷,那种冷是从骨头往外散,硬扛一点好处没有,还是乖乖多加层衣服,别学网络上的“勇士挑战”。
某些人热衷看未来40天预报、搜索哪里最冷、春节能不能穿短袖,问得比股市走向还频繁。你就信了每一条预报,生活都变成了“天冷焦虑症”的循环。不如放平心态,该吃火锅吃火锅,该晒太阳晒太阳。真正遇到恶劣天气,国家预警不会缺席,不至于让大家被冻得伸不出手。朋友圈倒是总能制造焦虑,每逢冷冬预言,都像看了一出“翻脸比翻书快”的大戏,主角演的都是群众自己。
要是真的发生极端冷潮,到底怎么应对?囤货无用,电路跳闸只会让人心塞,多打理家里、做备选方案,才是“实在人”。别被新闻标题牵着鼻子走,毕竟气候是个多变的角色,大风大浪谁都躲不掉。这次专家算是给了大家底线,有阶段寒潮,没必要全冬跪着过日子。那些天天追着冷天跑、被舆论带着节奏的狂热分子,恐怕还得学会调整心态,别等冷风真的来了才发现自己被“小道消息”耍得团团转。
与其耗费精力焦虑,不如好好过日子,不就是冬天嘛,该冷就冷,该热还得热。躲得了气温,躲不了生活的琐事。岁末将至,有消息不怕流言,保持关注,甭自个儿吓自个儿,这才是抵御寒冷的本事!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GMT+8, 2025-11-19 02:33 , Processed in 3.94399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