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查看: 16|回复: 0

输了国外又输国内,民主党连拿三场大胜,特朗普的舒服日子到头了

[复制链接]

8万

主题

0

回帖

2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68504
发表于 2025-11-6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的第一周,美国政坛突然热闹得不行,三场关键地方选举,民主党全线告捷,特朗普阵营直接吃了个闭门羹。弗吉尼亚、新泽西、纽约市,这三个地方本该是共和党“至少保一个”的底盘,结果投票箱一开,直接全翻了。
这是特朗普第二任期第一次碰上真正的“硬茬”,而且输得不轻。这无疑给他来了记响亮的耳光。接下来,特朗普这总统椅子,恐怕真要坐得不那么舒服了。
但这三场胜,真的是民主党人厉害,还是特朗普自己“作”出来的?

三地翻盘,不只是风向变了这波地方选举是先看人,再看票。弗吉尼亚州的斯潘伯格,一位立场温和的前情报官,靠着“非对抗式”的竞选语言拿下了州长宝座。
新泽西的谢里尔,曾是共和党内的技术官僚型人物,这次彻底“倒戈”,以民主党身份胜选。而纽约市的新市长马姆达尼,一个穆斯林裔南亚人,在移民社群和年轻选民中呼声极高。
这三人的背景各异,但有个共同点,他们都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老派民主党人”。

他们代表的是一种“新派路线”,既不激进,也不保守,反而更像是夹在中间、却能说出选民心里话的那种“靠谱人”,而这正是特朗普时代很多民众一直找不到的那种政治代表感。
从票数上看也很有意思,纽约市这次投票率突破50年记录,超过200万人参与,年轻选民成了主力军,18到29岁的选民投票率激增,出口民调显示他们压倒性支持民主党候选人。
就连传统的郊区“红区”,也有不少地方变蓝了,新泽西州几个原本稳稳站在共和党这边的县,这次直接变天。

这更像是一次“民意反弹”的集体表达,郊区、中产、少数族裔、年轻人,原本松散的选民群体,突然在地方选举里聚成一股不小的力量。
一边政策不讨喜,一边作风惹反感如果说选民投票是“表态”,那特朗普政府这段时间的表现,就像是主动送上门的“负分卷”。
先说经济,在贝森特上任后,特朗普大张旗鼓地重新抬高对华关税,结果直接砸在了美国老百姓头上。通胀没压下去,反倒又往上蹿。

加州、德州这些农业州叫苦连天,大豆出口受阻,农民收入缩水。零售商联合会刚公布的报告也指出,关税政策导致商品成本全面上涨。消费者信心指数连续三个月下滑,穆迪的评估甚至用了“政策反噬”这个词。
而民生问题一紧张,政治风格上的问题就更难被忽略。白宫东翼改建花了多少钱、换了什么样的金色地毯,成了媒体天天追着问的焦点。
AI伪造视频事件爆发后,“特朗普是否在操控信息”成了新的话题点,社交平台上的“No Kings”运动越来越大,中间选民的情绪开始出现松动,甚至连一部分曾投票给他的独立选民,也开始表示“这不是我想要的领导人”。

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叠加在一起,就变成了“执政不靠谱”的标签。
地方选举其实是全国风向的前站很多人觉得地方选举不关痛痒,但在美国,这种说法站不住脚。尤其是在总统任期中段,这些选举常常比中期选举更真实地反映社会情绪。

这次的三连败,对共和党来说不仅是“面子问题”,更是“牌桌上的警告”,2026年的中期选举已经进入筹备期,参议院将改选三分之一席位,众议院也要全部重选。目前两党在众议院的席位差距不大,一次轻微的风向变化,就可能带来国会控制权的变动。
民主党这次的胜利,不只是拿下了三个职位,更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一个“新组合打法”:本地化议题+跨群体动员+年轻人高参与率。
这种模式如果复制到中期选举,很可能会撼动共和党的国会根基。

共和党内部其实也看出来了问题,最近的全国委员会会议纪要就提到,要“加强中间选民沟通”,同时避免“过度个性化的候选人包装”。
这话翻译一下,就是警告特朗普别老拿自己当品牌。这种内部协调的声音越来越多,也说明共和党高层对“特朗普独大”这件事,开始有点担心。
外交政策上的回旋余地也在变窄

特朗普政府原本想靠对外强硬来转移国内压力,尤其是对华政策,但这条路现在也不太顺了。
第一任期时,他就曾多次在中美贸易协议上“签了又撕”,这一做法已经让不少企业对中美经贸往来失去了稳定预期。
第二任期刚开始,特朗普又提议恢复对部分科技产品的出口管制,尤其是半导体设备,这一动向被多家智库视为“极限施压政策回潮”。
但问题是,国内经济现在吃紧,这种对外冒进的策略,风险只会更大。如果特朗普继续在技术领域对中国加码,可能引发全球供应链新一轮紧张

而白宫内部的讨论纪要也显示,在面对欧洲盟友施压时,美国在对华策略上其实并不铁板一块。
换句话说,特朗普想用外交强硬来平衡国内选票压力,但眼下这招并不灵了。国内选民更关心的是物价、医保、教育,外交议题反而变成了遥远的“背景音”。
从民调到民心,特朗普真的在“掉线”现在特朗普的整体支持率下滑了6个百分点,尤其在中产家庭和年轻族群中跌幅明显。这两个群体,正好是这次地方选举中“翻盘”的主力。

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信号,特朗普的“铁粉圈”还在,但圈外人越来越不愿意靠近。
而且,民主党看起来并没有打算“原地等机会”,他们正在用一套更聪明的打法,把地方选举当成未来选战的练兵场。无论是候选人选择、议题设置,还是社群动员,都比过去更接地气。
相比之下,特朗普阵营的“高举高打”策略,似乎越来越脱离选民的真实关切。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稳的当前,民众对“口号式”执政的耐心正在消耗。

民主党这次连拿三胜,不只是抢下一些地方权力,更是给特朗普敲响了一记警钟。从街头民意到民调变化,再到政党内部的微妙动向,整个美国政治正在悄悄重组。
特朗普的难题既有外部挑战,也有自家起火。接下来这段时间,他大概率得从“舒舒服服的二进宫”状态,切回“全线备战”的节奏了。
信息来源:
外媒:美民主党在地方选举中取得“大胜”
2025-11-05 21:20·参考消息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联合早报 - 享誉新加坡与国际的权威中文新闻媒体  

GMT+8, 2025-11-17 12:54 , Processed in 2.29701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